鹿和狼的故事 2_鹿和狼故事教学实录
鹿和狼的故事 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鹿和狼故事教学实录”。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长口子小学 杨旭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生物界中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准备短文《感谢你的敌人》。
教学过程:
一、围绕“鹿”、“狼”,引入新课
1、板书:鹿
狼
2、师述:相信同学们都听过或看过有关鹿或狼的故事。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3、过渡:是啊,在我们印象中鹿是(善良)的,应该要保护;而狼却是(凶恶)的,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与同学们对鹿和狼的认识不一样,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补充课题)
二、根据自读要求自学课文
1、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文,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自学课文的一些要求。一起读读? 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时注意以下字音: 相悖(bèi)厄(è)运
宠(chǒng)儿
苟(gǒu)延残喘 罪魁(k uí)祸首(2)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按照自读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三、以汇报形式学习课文
1、师述:读完课文后,能和大家说一说发生在凯巴伯森林关于鹿和狼的故事?
2、指名说故事,教师相机板书。
3、说完这个真实的故事后,你对鹿或狼有了哪些重新的认识?并从中明白了什么? 点拨:(1)鹿和狼的关系?
(2)鹿——罪魁祸首?
4、总结:(指板书)说得多好啊!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个生物界都有这种相互关系。人类所要做的,不是一厢情愿地改变它,而是“尊重”!
四、课外延伸
1、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发给你的《感谢你的敌人》也是其中一个,想读一读吗?(学生自主读文)
2、我还知道有好多同学在课前也收集了相关的资料,愿意和你的好朋友分享吗?课前查不到资料的可分享《感谢你的敌人》,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主找好朋友分享。
4、指名汇报。
5、看来,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办一期专题手抄报,好吗? 板书设计:
狼和鹿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 →→→狼吃植被→→→ 林毁鹿死
《鹿和狼的故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要求是“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二、学情分析:
十一册的学生在第九册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深刻的枯燥的道理不感兴趣。
三、学习目标:
1、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重点训练学生。
2、根据文本,确定本文的另一目标为“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三、教学设计理念及做法:
1、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本篇文章分为两部分,1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我在故事部分中做文章,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
在处理教材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学习收获。这样,第一部分的内容只需花一些时间就很快地解决了。而第二部分的内容,我花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合作探究,仔细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再现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感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②“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感受狼的无可奈何和猎人的冷酷无情;③“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鹿的命运和整个大自然的命运,从而认识到罗斯福总统决定的严重错误,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灌输,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水到渠成。
2、在教学中,以点、线、面结合,让学生多方面去学习并得到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文中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因此,我让学生深入学习,找出鹿群先后变化的语句来理解,适当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找出来的语句概括并深情地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然后,让学生看课件(课件出现,再配上让人震撼的声音)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你想说点什么吗?这几个数字像一条线将一粒粒珍珠(故事与道理;美丽和谐的自然与杀狼后环境的破坏)串联起来,使文章脉络清楚,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3、精讲多读,读中感悟。语文阅读就要多读。读书,不仅要读进去,使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语言的、思想的、写法的),还要读出来,在书中读到自己,向个性开放;读到生活,向生活开放;读书,不仅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是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在思考创新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所以,我整节课都放手让学生多读,从读懂课文内容中感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这也是理解了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生活,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1、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实施新课程教育中越显其重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性地学习,务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现代社会教育的口号。因此,我在本课中设置以下三个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1)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课堂既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在感悟、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学习目标。(2)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3)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在课前,我预先布置了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在查阅有关书籍或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是建立大信息容量语文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本课中我努 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结合,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开课导入时,我询问学生:“听过或看过有关鹿或狼的故事吗?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谈对鹿和狼的认识,接着我设置悬念:可今天我们要学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与同学们对鹿和狼的认识不一样,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个生物界都有这种相互关系。人类所要做的,不是一厢情愿地改变它,而是尊重。”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又如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利用课前预先布置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让学生相互分享介绍相关的例子,同时我也为尚未查到相关资料的学生提供相关的短文《感谢你的敌人》作为课内教学的拓展,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之余也在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3、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信息充实自己的课堂。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它令我想到,如果我能及时地把有关资料及生活现象提供给学生,也许课堂上师生的活动会得心应手,课才会变得更加成功!在本课中学生在网上查找到相关的资料很多,在学生相互分享时,我由于对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不熟悉,所以在评价时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这也使我想到,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困惑,课堂上才不至于被动;另一方面要多留心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并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讨论,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语文课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生活化的语文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与习惯,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又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事,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我想只有对学生补充进这样的资源,语文课才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教师才不会处于被动,而且能比较灵活地上好每一节课。
蛇与庄稼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小。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以晒干;火会烧毁东西,水可以灭火。这些事儿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除了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时注意以下字音: 相悖(bèi)厄(è)运
宠(chǒng)儿
苟(gǒu)延残喘 罪魁(k uí)祸首
(2)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
感 谢 你的 敌 人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分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
对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一样,全以一种叫莺萝的牧草为主。
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协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东岸的10只剩下3只,那7只全被狼吃了。
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了,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天敌。
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汤武因为有残暴的桀纣做敌人而取得了拥护者,刘邦因为项羽谨小慎微,最后得到了天下。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必要憎恨你的敌人,若深入思考一下,你也许会发现,真正促使你成功让你坚持到底的,真正激励你让你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裕,不是朋友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打击、挫折,甚至是死神。
--
要感谢你的敌人,你的进步和成熟是在与敌人的较量中逐步积累的。
敌人能激发你的生命冲动,敌人能使你沉闷死寂的生活荡出蓝盈盈的波纹。
没有敌人就没有人生的超越,没有敌人你的生命就会走向怠堕和没落。
感谢你的敌人,是他们给你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春天。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14鹿和狼的故事一.教材解析文章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
2、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概括每段的段意。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三、检查自学情况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给课文分段。(按叙事说理的方法......
《鹿和狼的故事》资料內容中心:本文讲了罗斯福总统为保护鹿群而猎杀大量的狼,造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平衡而带来森林的巨大灾难。结果鹿不但没受到保护,反而数量锐减。说明了地......
鹿和狼的故事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经过。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