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_高等教育学全
高等教育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等教育学全”。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一门社会科学。
2、高等教育是只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专业教育。
3.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高校的具体落实,是各级各类高校确立的对所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的特殊专业要求,它规定着高校具体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4.素质教育就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和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现代新型的国民教育 5.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尚情操,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的博雅教育。
6.社会本位是指以社会为本,只考虑社会发展需要而不考虑个人发展需要的一种价值观。
7.个人本位是以人为本,只考虑个人发展需要而不考虑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价值观。
8,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包括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
9.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是指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应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人事管理制度
10.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力。
11.高校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12.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完成一定教育教学任务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13.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标新立异进取精神和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
14.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总体,并形成一定社会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过程。
15.课程体系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为实现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体系,亦称课程结构。16.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是指未列入教学计划,但确实对学生增进知识,技能,观点,思想有潜移默化影响意义的教育环境氛围和活动
17.学科课程标准,亦称教学大纲,是指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
18.远程教学制是指教师通过现代媒体(如电视,广播电脑等)对学生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如广播教学,电视教学,网上教学等,19.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制)是指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固定的时间表面对学生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0.学分制,亦称弹性学习制,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和计算学生学习进程,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方法,手段,或尺度)
21.教育技术就是分析教育问题,并对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完整的过程 22.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为对象,以教学的价值为标准,对教学活动现实和潜在的价值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定的过程。
23.社会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4.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高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会的实践方式,以实现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教育形式和活动过程,1.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推动经济发展)a.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b.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与完善
c. 高等教育可以改善人们的经济
收入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促进政治发展作用)a高等教育是通过培养一定政治意识的高级政治领袖的人才维护巩固社会政治制度为一定社会政治服务的b高等教育是通过受教育者的政治化为社会政治服务的c高等教育是通过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d 高等教育是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社会政治制度服务的3、现代高校的社会职能体系
a 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功能b 发展科学的职能 c 服务社会的职能
4、高等教育目的的功能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任务(简答/论述)
a.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和劳动的基本素质b,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 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尽可能的充分的自由的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d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e素质教育要开发学生潜能 6.高校教师要打好那些基本功 a 打好自学功 b。打好教学功 c.打好科研功 d.打好实验功 e.打好创新功 7.大众教育的高等模式及其特征
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
%时的高等教育称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特征: a 大众高等教育是以普通教育的普及或极为发达和开放式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为前提 b大众高等教育是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表现 c。大众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包括部分国家管理者 d 大众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和个人投资,国家政府只提供少部分高等教育经费 e 大众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年龄放宽 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考试不通率极底,教育机会增多,受教育者分布广泛。
8.高等教育价值模式的三种取向(填空)
社会本位取向,个人本位取向,社会与个人本位相统一取向
9.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a 教师单位所有制是高校实行教师聘任制的严重障碍b 高校在实行教师职务的聘任过程中主权过小,高校主管部门主权过大,这是我国教师职务聘任制无法真正实施的第二个症结,因此高校主管部门应该适当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和聘任权,而加强宏观调控权和监督权 c 为了更好的实行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和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成立高校教师权益仲裁机构势在必行 10.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 a 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国家在欧洲,如法国 意大利 瑞典
b 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国家美国c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代表国家德国日本英国
1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 a 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行模式—高教管理政治化模式 代表国家法国 b 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行模式—高校管理市场化模式,如美国
c 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模式—高校管理自主化模式 如英国
12.我国《高教法》规定我国高校有哪些办学自主权
a 一定的招生权 b学科,专业的自主设置和调整权——高校有权自主调整专业和学科设置c 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编和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自主权 d 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权以及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劝 e内部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 f 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津贴调整和工资分配权
13、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基本因素 a经济因素 b文化,传统因素c科学,技术因素 d教育因素
14、教师应该具备怎样合理的知识结构(论述)
a 精深的专业知识b 广博的文化知识 c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d 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15、教师应该具备怎样合理的能力结构(论述)
a 高超的一般能力—智力 b 高超的特殊能力—教师能力(a)组织教育教学能力(b)科学研究能力(c)语言表达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e)自我调控能力 c高超的教育机智
16、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填/简)a尊师爱生 b 民主平等 c 教学相长 17、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填)a 高素质 b现代化 c 创新性 d复合型 18.人才创新性素质的基本构成a 创新精神 b 创新学问 c 创新智能 d创新个性
19.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简/论)
a 教学是学校教育一切工作的中心,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b 教学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c 教学是学校教育职能的基本体现d 正反经验证明,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20.教学过程的本质(基本特点)简答 a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的特殊认识过程b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展过程 c 教学过程是学生受教育过程 d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过程
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a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a)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和学的主要特点(b)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直接经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教师的直接经验(c)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b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相统一规律(a)传授知识是形成智能的基础(b)智能提高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c)传授知识与培养智力相统一
c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a)传授知识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b)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c)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是同时的,统一的,而不是割裂的,分开的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规律(a)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b)教学过程中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学生是教学的重心(c)学生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
22.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原则体系 a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
c 传授知识过程中要注意授以方法论知识 d 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以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发展 e结合专业特点,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写读书笔记,逐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23 编写高校教材的注意事项
a 要保证教材的规格性和适用性 b要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c 要保证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d 要保证教材的启发性和创建性
e 要保证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f 要保证教材的统筹性和平衡性
24.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类型(填)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远程教学制
25、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a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a)有利于经济而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d)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a)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受到一定限制,教学活动往往教师做主(b)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和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知识和经验(c)难以照顾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不易因材施教(d)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受限
26.综合课的结构包括五部分(填)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过渡)讲授新材料
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27、怎样上好一节课?(论述)
a 教学目的明确 b 教学内容正确 c 教学结构合理 d 教学方法适当 e 教学语言艺术 f教学板书有序 g 教学态度从容 h 教学过程优化
28、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简)a 选择课题,确定题目 提出观点阶段 b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寻找论证材料阶段 c 全面思考,拟定提纲 谋篇布局阶段 d 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撰修阶段 e 论文答辩,评审质量,答辩后报请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批
29、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基本原则(简答)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创新性原则
30、高校常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填)讲授法 讨论法 自学法 指导法 和探究法
31.讲授法的优缺点
优点: a 教学效率高b 教学成本低 c 通用性强 d 教育性强
缺点: a 是一种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
主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反馈信息量教少 b 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不易使学生直接体验这些间接知识 c 对学生记忆有影响,尤其是高校大课堂,影响独立思考
32,现代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a 教育技术走向自动化,微型化 b 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综合教育媒体普及化 c 通讯卫星运用高校,网上大学迅速发展 d 教育理论(软技术)迅速发展
33.高校科研课题落选的基本原因 a 课题(项目)意义和目标不明确 b 对国内外此项研究动态了解不全
c 与同类研究重复,又无特色 d 研究技术路线不完善 e 在3—5 年内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34.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简答/填空)价值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个性原则创建性原则
35.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简答)
a 可促进高校学生专业知识的转化和拓展 b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c 有利于发展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d 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修养水平和完善个性品质
36、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简答/论述)a 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指高校教师劳动不是简单的劳动,而是一种复杂性劳动,教师劳动对象复杂 教师劳动任务复杂 教师劳动环境复杂,(b)教师劳动创造性是指教师劳动与创造物质性劳动不一样,是培养人的劳动,.是创造科学技术的劳动 教师劳动要因材施教,要不断创新要有教育机智
b 高校教师劳动具有延续性和广延性 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延续性 c 高校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 d 高校教师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 e 高校教师劳动具有群体性和个体性
八:19 世纪,洪堡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 洪堡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两条最基本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 威斯康辛思想:①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
高等教育性质:在社会科学领域,一门学科能不能成立,内在的看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基本要素:有没有研究对象,有没有通用研究方法,有没有稳定的,公认的基本概论和范畴。从研究对象上看,高......
第一章 绪论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高等教有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各类高等学校作为学校系统的重要组成......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 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名词解释: 书院P24中世纪大学P27 赠地学院P30 院系调......
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