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_万历野获编卷十五
万历十五年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万历野获编卷十五”。
《万历十五年》 读书笔记
分别在多个不同的场合看到这个书名,由此可见一定有它独到的地方。黄仁宇是研究历史的,来头不小,很有学术能力。一个人如果既很有知识又懂得有趣,那这个人很有可能成为我的偶像。黄仁宇就是这么个人。他的大历史观舍弃了一般历史学家在历史细节上纠缠的道路,而是从整体上解读历史,并以故事的形式出现。万历十五年在历史上是非常平常的一年,几乎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然而从万历皇帝展开,以历史的一个截面为出发点,向前向后延伸,一点一点地那四百多年前的中国政治生活面貌和社会结构讲述给读者。黄仁宇的文笔相当好,在每章最后几段这种深厚的文化功底体现得淋漓尽致,简直可以用美来形容。
张居正,是个首辅,首辅是文渊阁里大学士的头头,实际上相当于皇帝之下最大的官。而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深受宠幸,可谓大权在握。张居正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虽然他这个人人品被证明有点点表里不一,但是身居首辅的时候他想的是怎样把这个国家建设好,他的抱负在于改良中国当时的文官系统,使之更加精密和高效。一个人身居高位,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不同于我等俗人的抱负,而且作为一个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张居正深受“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影响,于是他的理想也就顺理成章。只可惜社会的力量过于强大,而张居正首辅又操之过急,加上他性格上的强硬,虽然一生志向远大,却也落得死后遭抄家的悲惨境遇。张居正的悲剧在于中国的文官政治。明朝的文官政治在万历年代达到了顶峰,整个政府体系由读书的文官组成,武官的地位下降到了最低点。军备的废弛简直是必然的。而这个文官系统是一个既得利益群体,他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并不强大,但是他们的合力却能主宰中国。在这个时候即使身为皇帝的万历也束手无策。在立储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万历想要立常皇三子常洵代替皇长子常洛,但是文官集团在这件事情上达成合力,认为规矩不可破坏,不让万历立常洵。我们在电视里看清代宫廷剧的时候觉得皇帝至高无上,想干啥就干啥,其实在万历年间不是这样的。万历皇帝就因为这件事情而郁郁寡欢,本来一个立志励精图治年富力强的皇帝,就因为看透了文官集团的阴阳两面实现不了自己立常洵的意愿,而采取不合作态度,就像是个受了父母委屈的小朋友不理睬父母一般,和文官集团非暴力不合作起来。有点让张居正的继任申时行哭笑不得。皇帝的确是挺无奈的,连皇帝都这么无奈,你一个区区首辅张居正,对于社会又能改变多少呢?在这个时候形成于朱元璋时代的明代文官政治已经走到了成熟,已经牢牢占据了中国的社会各个角落,而其腐朽和低效尽管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却并不能通过改良派的改良而得到改善。于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努尔哈赤杀进来了,带领着一帮强悍的满族人灭掉了大明帝国。小时候我觉得这些朝代的更替是因为末代皇帝很堕落,声色犬马,他们如果能够精明一点,也许朝代就不会灭亡。但是万历却并不是一个堕落的人,黄仁宇很清楚地告诉我万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有志向的青年。而社会现实却逼得他一步一步放弃理想,趋于无为。在这个政府机制已经腐朽而文官集团占据了既得利益的情况下,皇帝只不过是一个傀儡,他所要做的无非是满足文官集团集体的心理需求罢了。如果不能满足,就会遭排挤,不得志,郁郁终生。灭亡的并不是一个朝代,而是一个机制。正如马克思所说,落后的生产关系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见马克思实在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提法却也真正是明智极了。万历为什么非要立常洵?因为常洵是郑贵妃的儿子,而郑贵妃是万历唯一爱过的女人。他认为郑贵妃是为一个把他当作人而不是一个机器的女人。而按照规定只有
皇太子的母亲才有资格在死后和皇帝进入同一个陵墓。万历所有的愿望无非是想要和自己所爱的人能在死后同穴,然后文官们不允许,他们的不允许也就造就了万历的消极。
在这本书里讲了两运动就要酷得多了,登基不足两年他就直接搬出紫禁城,建了一个叫做“豹房”的新居,里面有精舍,猎房,甚至还有俱乐部。没事了跟着异域术士练个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讲了一个清官海瑞,讲了一个武将戚继光,讲了一个哲学家李贽。而我最喜欢的人是万历皇帝的叔祖正德皇帝。这个人即位的时候正好14岁,黄仁宇说他“有超人的胆量,充分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这个人比起万历的非暴力不合作练丹,让倡优表演点节目,或者出去打个猎什么的,逍遥至极。他还亲自驯养老虎,以致于为虎所伤。而对于文官集团的极力阻挠,他就采取根本不予理睬的态度。就像郭靖当初只从洪七公那里学会了一招亢龙有悔一样,任你什么招打过来,我就用这一招回敬。可以想象在正德皇帝的逍遥之际那些书呆子们焦躁不安的神态,简直大块人心。正德皇帝这种做法带有狂士的气质,对于不能理解自己的人来说,不予理睬,我行我素。我们很熟悉那个句子就很能说明这种心态: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正德皇帝朱寿看透了文官集团的矛盾纠葛,看透了这个集团从来没有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而只把他当作一个国家机器来看。出于性格上的酷,他就选择了这样一条不予理睬的道路。而由于他是皇帝,在他不是很过分的情况下,文官们也是没辙的。甚至在鞑靼小王子伯颜犯边的时候竟然御驾亲征,正德皇帝这个人很喜欢练武工,操练兵士等,一看到这个鞑靼小王子竟然胆敢犯边,一时认为自己应该大展拳脚。但是毫无疑问文官们会极力阻止,在对付这些阻力的时候正德皇帝的酷就显示出来了:他出关之后不带任何文官出关,前后四个月,“北京的臣僚几乎和皇帝完全失去联络。”而打了胜仗之后正德皇帝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亲自给大臣设计一些样式古怪的帽子让他们接驾,可以想象那群大臣们皱着眉头戴着奇形怪状的帽子站在大街上迎接威武大将军朱寿的时候心里多么无奈。。。正德皇帝后来又封自己为镇国公,太师,直接让自己当了自己手下最大的文官。这些事情其实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很难说正德皇帝是出于一种反抗还是出于一种白痴型的“不懂事”。但是我始终还是最喜欢正德皇帝,人活着要是没点趣味的话,那就太糟糕了。
这本书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而且不长,每天看20页要不了多久就能看完。今天先到此为止吧。
《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去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痰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
读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评价很高,作者是黄仁宇。《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评价很高,作者是黄仁宇黄仁宇,湖南长沙人,曾经学过工科,在报社工作过,当过兵,后来又在美国攻读历史。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对历史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他在自......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王俊逸 10112140254《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曾经在购物网站的图书排行上看到过,那时只是一扫而过,但是当国史纲要老师要求我们看这本书时,我便确定这是......
《万历十五年》书评《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黄仁宇先生是湖南长沙人,曾经学过工科,当过兵,后来又在美国攻读历史。丰富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