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重点_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重点
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重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重点”。
1、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地位:必修课程
3、生物学的课程理念:
初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高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课程标准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展开):
①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③爱国主义教育;
④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5、课程标准能力方面的目标(展开): ①实验操作技能;
②科学探究技能 ③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6、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填空):
①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②科学是一些了的思维方式 ③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④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7、科学研究的三个环节(填空):假设、观察、实验
8、如何算是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简答)
①能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历史上生物学概念的发展
②应对科学探究、生物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等问题具有正确的态度;对生物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学对个人的重要作用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③能够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能够创造性的思维;知道如何正确的利用技术;能够在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上作出个人或社会决策;能够应用知识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④并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这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做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变现出反应,即便是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1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①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
②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又叫试误学习理论(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③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10、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学习发展出来的教学模式叫做讲解式教学或陈述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材料
11、建构主义的重要人物:
①杜威的经验性学习;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③皮亚杰的双向的建构过程(同化、顺应):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1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观、教育观简答二选一):
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 存在于学习者脑海中的相关概念有多有少,存在个别差异,新知识的学习是在这存在个别差异的先前概念上的 ②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知识并不能像货物一样直接传输给学生,学习科学的概念必须由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的学习过程,再建构自己的意义
③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
④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科学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素材以及学习伙伴的互动来进行。
1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习观、教育观简答二选一):
①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教师在教导科学知识之前应认真考虑学习者先前的知识背景,呈现的教学内容应在学生可能的建构区范围之内
②角色的调整: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协助者”,适时创设机会给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建构自己新的认知
③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及思考,教师不能照本宣科
④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学习者能对过去一直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知识加以思考,教学时注意提供适合学生经验背景的教材次序,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有建设性的理解
⑤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于师生之间、学习伙伴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辩论协调,及澄清疑问等过程,以引导学习者由非正式的先前概念向正式的科学想法接近。
14、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解释这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15、一个人原来的概念要发生顺应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16、导入技能(名词):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及其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简历治时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17、导入的结构: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
18、导入技能的应用原则: ①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②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③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19、提问(名词):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考、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20、提问技能的应用原则:
①要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重认知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②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将问题聚焦在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思考方面 ③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可以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④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合理设计问题,预想学生的回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⑤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⑥教师要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态度提问,不用强制或惩罚的态度提问 ⑦学生思考不充分,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给予启发和引导
⑧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⑨对于学生的答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有明确结论,强化学习
21、讲解技能的优缺点:
优点:省时省力,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讲解时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某些知识而言,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有较高的信息传输速率。缺点:①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低位,只有极少的师生交流和反馈信息
②学生只听不干,无直接的感性材料,学生物亲身体验
③只靠听信息,保持率不高,教学效率不突出
22、板书的设计目的(简答):
①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教学程序或教学思路 ②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③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23、板书的类型:提纲式、表格式、图示式、综合式、计算式和方程式
24、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线和连线上的词表示。
25、命题:是对宇宙中自然发生或建构的食物的陈述,这种陈述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及其连接词形成的有意义的陈述。命题有时被称为语义的单位。
26、绘制概念图是最后的大题,具体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见P85-8627、概念图在教学中应用:
①作为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②作为学的工具
③作为评价工具
28、合作是一起工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9、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②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③学习责任由教师转移至学生;④学生不仅自己学会,有责任帮助小组其他成员 30、STS指的是科学-技术-社会
31、如何使用直观教具(举例说明P119-120):
①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②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③用于突出教学重点、④用于突破教学难点、⑤用于揭示机理、⑥用于设置悬念、⑦用于巩固知识
32、教具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演示的环境条件;②出示教具的程序。;
③出示教具的时机;④传统教具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33、认识哪些属于教具。各种模型见P118-11934、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
从生物学学科特点: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分类学实验 从教学活动的特点: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设计和制作实验
35、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包括: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
36、生物学实验中认知和情感的教学目标(了解P156)
37、学生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
38、实验的组织方法:模仿式实验、分段实验、学生独立实验、伴随讲授实验
39、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环节(简答可扩展P165-166):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学生实验操作、检查实验效果、小结及清理结束 40、演示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演示实验必须目的明确,能说明问题 ②、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 ③演示实验装置简单,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成功
41、如何表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结合实例论述哪个教学目标正确)? 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②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③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④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体现了谁(行为主体)做什么(行为动词),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做到什么程度(表现程度)。
42、备课从哪几个方面备学生,通过什么具体途径?
①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阅读文献、课下和学生聊天,倾听学生的讨论和课堂发言,以及注意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和测验中的答题等。
②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基础:阅读相关课程文件或教科书,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听课,去图书馆浏览刊物,多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经历以及使用的计算机互联网的情况。
③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班级的课堂氛围: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交流听课,课前与班长、生物科代表交谈,初几次授课要倾听班主任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及时的调整。
43、生物学教师如何选择课程资源?
①学校资源:熟知本校和学校周边可以利用的物质资源极其在教学中潜在的利用价值,如场地条件,设备耗材,药品等
②社区资源:了解和熟悉学校中生物学实验员,校医以及花卉栽培人员,注意本地农业科技人员,养殖场管理人员等
③家庭资源:自己活着有生物科技背景的学生家长等
④媒体资源:了解图书馆的书刊资源和由计算机互联网支持的教学资源
44、教学评价根据实施评价时所使用的工具形势来分:纸笔测验、实作评价
45、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分:配置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46、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分:效标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
47、实作评价: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平时成绩等。
48、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如期中期末考试。
49、效标参照评价: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位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适用于学校内的教学评价。
50、常模参照评价:指在某一集团中(班级、学校、地区或国家),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来评价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评价。适用于选拔考试。
51、试卷的基本描述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相关性分析
52、试卷分析:综合分析、难度(P)分析、区分度(D)分析
53、信度:指评价的结果(分数)与其拟评测的学习成就的一致性。
54、中学生物学教师选题考虑的因素:实践性、探索性、客观性、行动性、实效性
55、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
56、行动研究法(名词二选一):是教育实践者根据在自然、真是的教育环境中,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自身解决此时此地教育实际问题,即时自行应用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也称现场研究。
57、教育实验法(名词二选一):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8、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①学情分析 ②教材分析 ③教学目标 ④教学重点与难点 ⑤教学方法 ⑥教学用具 ⑦教学过程 ⑧板书设计 ⑨课后作业
⑩教学反思
3.环境生物学定义: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学科,是环境科学的分支 4.外来化合物:是指生物体在正常情况下不产生的化合物,即使在生物体内存在也......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大纲1:生物科学素养:(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2科学的特征是(1)定量化 (2)观察与实验(3)人们在......
《生物学教学论》一、课程基本信息课 程 编号:2532050课程中文名称:生物学教学论课程英文名称:Biology Teaching Theory课 程 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6理论学时:36学分:2适 用 专......
1.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 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持续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登方......
地理教学论1.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负责人;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