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智谋.教案_第五单元智谋博人生
第五单元 智谋.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五单元智谋博人生”。
第五单元
智谋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能够用摘录笔记或批注笔记等形式完成对课文的初步阅读。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能过概括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内容。4.品味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5.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让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6.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单元预习要求:
1.读准、读通、读流畅课文。
2.认读一、二类字,会写一类字。在课文中标画出相关的生字词语。3.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4.标写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段意及段的关系。5.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6.结合课后思考题,初步感知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与表达》所带篇目读三遍,读通,读明白。概括主要内容,说收获。
(收获:好词、佳句,重点说受到的启发或明白的事理。)8.预习后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记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待质疑。
《草帽计》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积累本课的成语。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教学准备: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小黑板 教学方法:讨论法
合作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贺龙照片)贺龙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是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播放媒体)1934年的炎夏,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军队在后面紧追。当时白军拥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而我方与敌方力量悬殊,处于敌强我弱的劣势。红军部队上有敌机的轰炸、扫射,后有敌军的紧紧追击,形式危急,迫在眉睫。如何摆脱敌人的追击?保存自己?贺龙想出了“草帽计”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面面相觑
呼啸
镇定自若
得意忘形
人困马乏
2.检查课文预习情况。挑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等待解决。三.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四.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生字词。(2)、自学四字词语、成语;
(3)、熟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怎样理清课文脉络? 2.学生自学。3.交流反馈。4.教师点拨。
五、小结,初谈感受与质疑:
1、再一次快速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在敌 我 的危急时刻,使用(“
”)使白军()的事。表现了贺龙同志的()。
2、文章课题是“草帽计”,就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认为这个计谋怎么样?(用文中一个成语来评价)神机妙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三.先学后教
(一):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出示自学提示:
(1).读1、2自然段,贺龙将军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请在文中用“——”画出。
(2).天气那么炎热,戴着草帽仍汗流浃背,为什么贺龙同志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扔在路边?
(3).为什么要在平坦的山坳命令战士扔草帽?(4).战士们为什么感到莫名其妙,还听从指挥? 2.学生自学。3.交流反馈。
4.教师点拨。(这是一篇记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我们刚刚所学是“草帽计”中的前两个过程:红军战士在行军途中为了抵挡炎炎烈日而戴上了草帽,而听从贺龙将军的指挥又扔下了草帽,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戴草帽”和“扔草帽”)(板书:“戴草帽”“扔草帽”)五.先学后教
(二):(学习3、4段)1.出示自学提示:
(1)快速阅读3、4自然段,用3个字概括各段内容。
(2)看到红军的草帽后,白军为什么会立刻一窝蜂地去抢?白军官为何不阻拦?(在文中用“~~”划出答案)
(3)为什么敌机会轰炸自己的军队?(在文中用“~~”划出答案)(4)贺龙凭什么料定白军会抢草帽,炸草帽?(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5)画出这两段中的四字词语,认真读一读这些词语中哪些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交流反馈。4.教师点拨。
先学后教
(三)(学习最后一段,小结全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战士们是怎么称赞贺龙的?
(2)现在你觉得贺龙是个怎样的人?请你模仿当时战士们的语气、动作,说几句称赞贺龙同志的话。(3)学了课文,你能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吗?
(4)联系上下文,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神机妙算”。2.学生自学。3.交流反馈。
4.教师点拨。从《草帽计》中可以看出贺龙是个神机妙算
镇定自若的人。
5.小结:我们就从这几方面体会到贺龙同志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当他遇到危险时,是那样的镇定自若,通过观察思考就计上心来。6..本文在写法上有三大特点:故事性情;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运用大量的四字词语。七.拓展延伸。带读丛书《医圣张仲景》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讲一些关于张仲景的故事。八.当堂检测。1.听写本课生字词。
2.补充词语完整,认真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再写几个这样的词语。丢()弃()
人()马()
狂()滥()
神()妙()
九.布置作业:
1.阅读有关红军的故事。2.阅读《三十六计》。3.缩写《草帽计》。
板书设计:
草帽计
贺龙
神机妙算
知天时
晓地利
知己知彼
课后反思:
《包公审驴》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4.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人物的智慧,让学生认识到小偷使用掉包计掩人耳目是在害人害己。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2.准备小黑板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问同学们一个小小问题吗? 几百年来,在我们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黑木炭,在他的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他就是包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包公审驴的故事。二.检查预习
1.课前让同学们查阅料,了解包公,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出示小黑板认读。注意如下字的读音:畜 审 挨 某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四.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文意。(2).小组合作处理生字词。
(3).小组合作,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4).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5).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
4.教师点拨。
(1、课文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
2、课文加小标题为(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五.布置作业 1.默写本课生字词 2.谈谈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2.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三.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哪些部分写为什么审驴?
(2).哪些部分写怎样审驴?(3).文章最后谁得到驴 ?
2、学生自学。
3、交流反馈。
4、教师点拨。先学后教
(二)审驴 1.出示自学提示。(1)包公为什么审驴?
(2)王五的好驴被被换成了难看的驴,你能找出描写两头驴的词句吗?
(3)对比读,感受两头驴相差太大,理解王五当时的心情。
(4)同学们想一想王五这么好的一头驴他的心情会怎样?可是被换成那么难看的一头驴,他的心情又会怎样呢?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交流反馈。4.教师点拨。
先学后教
(三)怎样审驴?
1.出示自学提示
(1)指名学生读3~9自然段。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王五怎么办?(2)王五将那头难看的驴告上了法庭,包公是怎样审理的呢?(3)做批注。提出要求:勾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自己感受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疑问。
(3)文中包公的表现怎样?
(4)审驴部分有趣吗?咱们把它排成小课本剧怎么样?
2.学生自学。3.交流反馈。4.教师点拨。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快速地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很聪明。“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快速地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很聪明。“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说明包公了解驴的本性,他这样做为驴自己找家门垫定基础)
5.学生排练、表演,随机总结。
先学后教
(三)得驴
1、出示自学提示
(1)、引导学生粗读这一部分,并小结能成功找到驴的原因。
(2)、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自学。
3、交流反馈。
4、教师点拨。
五.总结全文
(1)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要谋是正当的。)
(2)表演课本剧。
(3)写作特点:
课文案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得驴”来组织材料,情节生动,脉络清楚。
文章抓住人物的语气,动作,表情来表现包公的足智多谋。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包公的优秀品质。
六、当堂检测。1.给下面的字注音。
驴()
炭()
懊()蠢()狡猾()
畜生()3.补充词语完整。
悉心()
惊慌()踪影()
冒名()
七、拓展延伸
带丛书《坚韧不拔的成功者》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你是怎样看待失败的?读完这篇文章,和同学尽情交流你的收获,3.写一些你读后的感悟。
八、作业布置
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他们的聪明才智!下节课我们开个“智谋故事会”,课后请同学准备材料。
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为什么审
怎样审
结果怎样
(起因)
(经过)
(结果)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五
教学目标 :
1、交流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来自智谋故事的典故与成语,并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阅读《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以“把聪明用在正地方”为话题,进行交流。围绕给定的事件展开辩论,并写下自己的认识。缩写《草帽计》。自读课文时,学会做批注。
2、弄清要求,模仿事例,读读说说,巩固双基。
3、联系实际,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深化认识。
4、借助提示,掌握方法,积极动笔,认真自检。教学重点难点
5、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深化对智谋的认识,懂得把聪明用在正地方。
教学重难点:
1、交流智谋故事,感受智慧的魅力,懂得把聪明用在正地方。
2、能根据提示,练习缩写《草帽计》。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认读、欣赏教材中所摘录的内容。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各自的摘录笔记在组内交流。
3、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展示、交流。
4、教师节选其中特别优秀的内容组织全班齐读,加以识记。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1、自由认读本题中的四组形近字或同音字。
2、以第一组为例,引导学生从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辨析。
3、独立动笔用汉字组词。
4、指名认读,集体评议。
5、拓展交流:本单元中还有哪些字也容易弄错?全班讨论。
三、交流来自智谋故事的典故与成语
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认读本题中的四个典故,请学生讲讲相关的历史事件,从中感受人物的智慧与谋略。
3、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来自智谋故事的典故和成语。
4、推选代表进行班级展示,比一比,谁找得多,知道得多。
四、读一读
1、男生朗读《包公审驴》第2自然段。
2、找到刘五心里想的话,去掉这些话,由女生再读这一自然段。
3、对比讨论:去掉刘五心里想的话后,表达交界有何不同?
4、引导认识:在叙事时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记叙就更生动了。
5、拓展交流其他故事作品中对从物的心理描写,体会表达的效果。
五、金钥匙
1、自由认读提示。
2、交流批注提示所包括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分享了许多好词佳句,还了解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并学习了怎么做批注笔记,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与作文水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卷有益
1、用上节课所学的做批注笔记的方法,自读短文。
2、围绕批注笔记中的五点内容,反馈交流。
二、畅所欲言
1、教师过渡导言:诸葛亮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聪明要用在正地方,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是正地方呢?让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来讨论讨论。
2、自由审题,开启思维。
3、畅所欲言,自主交流,从中明理启智。
三、初显身手
1、教师过渡导言:有一个叫魏明的学生,遇事也很会动脑筋,想办法应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这次的聪明是否用对了?
2、学生自由阅读文中所述的事件。
3、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事件展开评议,发表各自的评论。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说说:如果你是魏明,为了把教室打扫干净,你会把聪明用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阅读短文以及讨论交流,对“把聪明用在正地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都拥有一颗聪明的脑袋,老师希望你们能将自己的聪明用在正当的地方,让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为他人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针对魏明的事件写下自己的认识。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笔下生花
1、老师开门见山,指出本次习作的内容。
2、板书:缩写《草帽计》。
3、理解什么叫“缩写”。
(缩写就是将一篇较长的文章,通过删除或改动,保留其主要内容,使文章的篇幅变短,语言更简练)
4、学生自由认读教材中的习作提示。
5、指名反馈:可以怎么缩写《草帽计》?
6、根据以上提示,围绕《草帽计》引导学生先口头交流。(重点说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7、学生动笔缩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8、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展示、评议。
9、结合评议,动笔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根据提示,完成自检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习作提示的帮助下,学会了缩写《草帽计》。其实缩写就是帮一篇文章减肥,减掉多余的、不太重要的内容,留下“精骨肉”。
四、布置作业
1、认真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2、抄正习作,同学间互相阅读。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智谋课后优化设计题 草帽计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yǐn bìzhēn chácháng zhēngchēng zàn()()()()二、抄一抄,记一记。骄阳似火汗流浃背摇头摆尾面面相觑_____......
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数学学科第三册第五单元制定者:高瑞霞2010-2011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案 制定者:高瑞霞五、方向与位置单元分析: 本单元......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教学内容:1、24时记时法。2、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3、实践活动——周末一天的安排。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内容简析:本单元课文以“勤奋学习、热爱科学”为专题,选编了4篇课文。《说勤奋》教育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李时珍夜宿古寺》赞美了李时珍不......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丰“爱”为题材,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七颗钻石》、《平分生命》、《倾斜的伞》是精读课文,《一颗小豌豆》是略读课文。 单元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