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版双语班五年级第五至第七课汉语教案_汉语教程第七课教案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新教版双语班五年级第五至第七课汉语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汉语教程第七课教案”。

第五课 做风车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善于动脑筋。

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6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带动,可笑,发愤,确定,不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位大科学家叫牛顿。

(2)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3)光会做有什么稀罕? 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句。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养成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好习惯。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具:词卡,图片,小黑板。教材说明:

课文一讲述牛顿小时候的故事。课文二讲述了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两篇课文介绍了两位知名的智者,说明了培养聪明才智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难点: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能用本课的重点词造句。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合作法

一.导入: 1.提问导入:牛顿是谁?(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2.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找出来的词语

2.老师板书词语 3.领读,生跟读,齐读 4.去掉拼音读词语 5.打乱顺序读

6.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7.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带动,可笑,发愤,确定,不但。

第五课 做风车的故事

词语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讲解课文,学习句子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句型,会造句。

难点: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能用本课的句型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养成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合作法 新课导入:

一.朗读课文导入 1.齐读课文 2.认读词卡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2.个别读,说出人物。

3.指明读读课文第一第二段并提问。(1)牛顿是谁?

(2)牛顿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3)他小时候喜欢做什么?(4)他学习成绩怎样?

学生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

什么?

(2)每天放学,他都做什么?(3)他为什么会想到做风车?(4)牛顿的风车能磨面吗? 4.请女生读第三第四段并提问:(1)有一天,牛顿看见了自由回答,进行评议。

5.请男生读第五第六段并提问:(1)同学们对他的风车有什么评价?(2)卡特说了什么?(3)卡特又说了什么?

指名回答,进行评议。

6.齐读最后一段并提问:(1)他从卡特对风车的评价中学习到了什么?(2)你打算向牛顿学习什么?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句子学习和句子练习 1.黑板上板书三个句型的句子。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

3.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4.学生写句子。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课 做风车的故事 课文一

第三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难点: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听力练习

听录音回答问题。(指名回答,师生进行评议。)三.词语练习

1.选词填空。(学生做在书上,老师巡视指导,指名完成,师生进行评议)

2.用“安装,带动,渐渐地,可笑,发愤”等词语完成句子。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再让五名学生说一说,师生进行评议。四.句子练习 1.扩句。(1)做手工。(2)叫李明。(3)夸奖他。五.课文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让五名学生做,进行评议)剩下的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作业:练习1,2。板书设计:

第五课 做风车的故事 练习

扩句练习。

(1)做手工。(2)叫李明。(3)夸奖他。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交流。

难点:记自己的一次手工课或做手工的过程,题目自己想。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你还知道牛顿还有那些故事?讨论完了派代表说说。

二.交际活动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1.做一件你喜欢的手工,然后讲讲制作过程。三.写作练习

1.引导学生记自己的一次手工课或做手工的过程,题目自己想。2.学生先思考再写。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读。5.师生进行评议 作业:写作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课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学习课文“做风车的故事”后,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就写下一次手工课或做手工的过程!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文二 少年诸葛亮的故事

初读课文,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导入

你们知道诸葛亮小的时候是怎样的孩子吗?(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诸葛亮的故事。2.板书课题:少年诸葛亮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

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领读,生跟读,齐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打乱顺序读

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6.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词 语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第五课 课文二 词语

词 组

句 子

讲解课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卡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指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并提问。(1)诸葛亮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孩子?(2)老先生为什么以鸡叫确定为放学的时间?(3)这位老先生讲课讲得怎么样?(4)诸葛亮为什么有时觉得扫兴? 学生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4.请男生读第三段并提问。(1)诸葛亮为什么把米撒到窗外去?(2)老先生为什么莫名其妙?(3)先生为什么把诸葛亮赶出了学堂 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 5.请女生读第四段并提问。(1)诸葛亮后悔什么?(2)老先生为什么派人把诸葛亮叫回了学堂?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6.齐读最后一段并提问。

(1)诸葛亮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课堂小结:

作业: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五课 课文二 “少年诸葛亮的故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诸葛亮为什么把米撒到窗外去?(2)老先生为什么莫名其妙?(3)先生为什么把诸葛亮赶出了学堂(4)诸葛亮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5)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2.使学生知道饿的时候肚子为什么会咕咕地叫。

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二.做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老师念,学生开火车选择。(2)师生一起订正。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上课文时一块儿讲完)

三.拓展阅读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并知道饿的时候肚子为什么会咕咕地叫。

作业:听写词语。

板书设计:第五课 课文二 “ 少年诸葛亮的故事” 练习

课后反思

第六课 狮子和鹿

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每个动物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0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逼近,扯,难看,完蛋,妨碍,锋利,绊。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脚却让我得以逃生!。

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句。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每个动物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具:词卡,图片,小黑板。教材说明:

课文一讲述的是一篇童话故事,使学生弄清漂亮与实用。课文二也是一篇童话故事。两篇课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漂亮的不一定有用,有用的不一定漂亮,漂亮与实用并不一定都是成正比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故事

一.导入: 1.讲故事导入:给学生讲“狮子和鹿”的故事。2.板书课题:“狮子和鹿” 二.初读课文 词。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找出来的词语 2.老师板书词语

3.领读,生跟读,齐读 4.去掉拼音读词语 5.打乱顺序读

6.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7.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六课 “狮子和鹿”

词语

逼近,扯,难看,完蛋,妨碍,锋利,绊。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讲解课文,学习句子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每个动物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新课导入:

一.朗读课文导入 1.齐读课文 2.认读词卡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指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并提问。(1)丛林中,住着谁?(2)鹿在池塘边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

4.请男生读第三至第四段并提问。(1)鹿欣赏自己的美丽说了什么?(2)它不满意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5.请女生读第五至第六段并提问。(1)鹿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谁?(2)它是怎样逃脱狮子的追杀的?

学生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6.齐读最后一段并提问:(1)最后鹿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句子学习和句子练习 1.黑板上板书一个句型的句子。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

3.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4.学生写句子。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六课 狮子和鹿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难点: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听力练习

听录音回答问题。指名回答,师生进行评议。三.词语练习

1.选词填空。

让九名学生开火车完成,师生进行评议。2.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让六名学生开火车完成,集体订正。3.扩句。(1)配:(2)甩:(3)挣: 四.句子练习和课文练习

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作业:练习1,2。板书设计:

第六课 练习

连词成句:

1.抱怨 鹿 腿 开始 自己的 起 2.长腿 在 中 蹦来跳去 有力的 灌木丛 3.美丽的 差点儿 命 两只 我的 送了 角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交流。难点:2.会写读后感。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课文最后,鹿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脚却让我得以逃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讨论完了派代表说说。二.交际活动 小组讨论:

1.找一篇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

2.有些东西好看却不实用,有些东西难看却实用。举例说明这一现象,并说说你的选择。学生讨论完了派代表说一说。三.写作练习

1.引导学生写一写读后感。2.学生先思考再写。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读。5.师生进行评议。作业:写作练习

板书设计:第六课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文二 狐鹿换腿 初读课文,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又学一篇寓言故事。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狐鹿换腿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2.领读,生跟读,齐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打乱顺序读

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6.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六课 课文二 词语

第六课时 课文二 狐鹿换腿

讲解课文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卡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分角色读课文并提问。(1)狐狸和鹿为什么要换腿?(2)换腿后,狐狸和鹿感到什么不便?(3)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回答,师生进行评议。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懂得了什么? 作业: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六课 课文二 狐鹿换腿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难点:2.学生自学拓展阅读内容。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二.做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指名做,集体订正。三.拓展阅读 1.老师范读。2.学生齐读。3.个别读并理解意思。作业: 1.做练习册 2.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第六课 狐鹿换腿 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懂珍惜友谊的道理。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37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游览,出售,等候,即将,猜测,熄灭,持续,微弱。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一寸厚的树桩。(2)我也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句。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懂珍惜友谊的道理。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具:词卡,图片,小黑板。教材说明:

课文一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课文二写法国一位家庭妇女和她的子女的聪明和勇敢。两篇课文都说明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导入:图中的小男孩在卖什么?(卖木雕)2.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找出来的词语 2.老师板书词语 3.领读,生跟读,齐读 4.去掉拼音读词语 5.打乱顺序读

6.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7.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词语

课后反思:

组 子

第二课时 讲解课文,学习句子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懂珍惜友谊的道理。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新课导入: 一.朗读课文导入 1.齐读课文 2.认读词卡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带着以下问题分角色读课文

(1)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什么?(2)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怎样?(3)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是什么?(4)“我”看中的雕像是什么样的?(5)黑人少年说什么?(6)“我”为什么没买木雕?(7)少年猜测了什么?(8)“我”为什么感到遗憾?(9)散步时发生了什么事?(10)“我”为什么感动? 学生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句子学习和句子练习 1.黑板上板书两个句型的句子。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

3.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4.学生写句子。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课文

(1)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什么?(2)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怎样?(3)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是什么?(4)“我”看中的雕像是什么样的?(5)黑人少年说什么?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难点: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听力练习

听录音回答问题。指名回答,师生进行评议。三.词语练习 1.选词填空。

让七名学生完成,师生进行评议。

2.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让六名学生开火车完成,集体订正。四.句子练习和课文练习 模仿造句。(自由造句教师讲评)五.课文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让五名学生完成,师生进行评议。作业:练习二,三。板书设计: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练习

用“即将,一模一样,爱不择手,陈列,猜测,看样子”等词语完成句子。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交流。难点:2.会写读后感。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你有没有其他民族朋友或外国朋友? 二.交际活动

小组讨论:(1)交朋友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学生先四人一组讨论,讨论完了派代表说一说。2.做游戏:

词语接龙:前一个同学说一个成语,后一个同学以最后一个字为开头,再说一个成语。如:名不虚传---传经送宝---宝刀不老

三.写作练习

1.引导学生写以“难忘的经历”为题一篇作文。2.学生先思考再写。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读。5.师生进行评议 作业:写作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七课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写以“难忘的经历”为题一篇作文。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文二 生死攸关的烛光 初读课文,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导入

给学生讲“生死攸关的烛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领读,生跟读,齐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打乱顺序读

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6.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七课 课文二 词语

课后反思: 语

子 词

第六课时 讲解课文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卡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指明读课文第一至第三段并回答以下问题:(1)母子三人为什么参加了秘密传递情报的工作?(2)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什么?

(3)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是怎么做的?(4)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5)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会怎样?(6)伯诺德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

4.请男生读第四,第五自然段并提问:(1)那位军官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大儿子杰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3)那位军官又说了什么?干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5.请女生读最后几段并提问。(1)小女儿说了什么?做了什么?(2)少校说了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子三人的机智和沉着?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七课 课文二 “生死攸关的烛光”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难点:2.学生自学拓展阅读内容。使学生知道母鸡生蛋后为什么会咕咕地叫。

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二.做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老师念,学生开火车选。(2)师生一起订正。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上课文时一块儿讲完)

三.拓展阅读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并知道母鸡生蛋后为什么会咕咕地叫。作业:听写词语。

板书设计:第七课 课文 “生死攸关的烛光” 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懂珍惜友谊的道理。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37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游览,出售,等候,即将,猜测,熄灭,持续,微弱。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一寸厚的树桩。(2)我也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句。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懂珍惜友谊的道理。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具:词卡,图片,小黑板。教材说明:

课文一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课文二写法国一位家庭妇女和她的子女的聪明和勇敢。两篇课文都说明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导入:图中的小男孩在卖什么?(卖木雕)2.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找出来的词语 2.老师板书词语 3.领读,生跟读,齐读 4.去掉拼音读词语 5.打乱顺序读

6.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7.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七课

课后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

词语

组 子

第二课时 讲解课文,学习句子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懂珍惜友谊的道理。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新课导入: 一.朗读课文导入 1.齐读课文 2.认读词卡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带着以下问题分角色读课文

(1)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什么?(2)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怎样?(3)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是什么?(4)“我”看中的雕像是什么样的?(5)黑人少年说什么?(6)“我”为什么没买木雕?(7)少年猜测了什么?(8)“我”为什么感到遗憾?(9)散步时发生了什么事?(10)“我”为什么感动? 学生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句子学习和句子练习 1.黑板上板书两个句型的句子。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

3.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4.学生写句子。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课文

(1)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什么?(2)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怎样?(3)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是什么?(4)“我”看中的雕像是什么样的?(5)黑人少年说什么?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难点: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听力练习

听录音回答问题。指名回答,师生进行评议。三.词语练习 1.选词填空。

让七名学生完成,师生进行评议。2.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让六名学生开火车完成,集体订正。四.句子练习和课文练习 模仿造句。(自由造句教师讲评)五.课文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让五名学生完成,师生进行评议。作业:练习二,三。板书设计:

第七课 卖木雕的少年 练习

用“即将,一模一样,爱不择手,陈列,猜测,看样子”等词语完成句子。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交流。难点:2.会写读后感。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你有没有其他民族朋友或外国朋友? 二.交际活动

小组讨论:(1)交朋友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学生先四人一组讨论,讨论完了派代表说一说。2.做游戏:

词语接龙:前一个同学说一个成语,后一个同学以最后一个字为开头,再说一个成语。如:名不虚传---传经送宝---宝刀不老

三.写作练习

1.引导学生写以“难忘的经历”为题一篇作文。2.学生先思考再写。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读。5.师生进行评议 作业:写作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七课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写以“难忘的经历”为题一篇作文。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文二 生死攸关的烛光 初读课文,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词语卡片,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导入

给学生讲“生死攸关的烛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3.齐读课文。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领读,生跟读,齐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打乱顺序读 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6.板书重点句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七课 课文二 词语

课后反思: 语

子 词

第六课时 讲解课文

课时目标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卡 2.听写词语 3.齐读课文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指明读课文第一至第三段并回答以下问题:(1)母子三人为什么参加了秘密传递情报的工作?(2)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什么?

(3)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是怎么做的?(4)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5)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会怎样?(6)伯诺德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

4.请男生读第四,第五自然段并提问:(1)那位军官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大儿子杰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3)那位军官又说了什么?干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5.请女生读最后几段并提问。(1)小女儿说了什么?做了什么?(2)少校说了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子三人的机智和沉着?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七课 课文二 “生死攸关的烛光”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难点:2.学生自学拓展阅读内容。使学生知道母鸡生蛋后为什么会咕咕地叫。

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二.做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老师念,学生开火车选。(2)师生一起订正。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上课文时一块儿讲完)

三.拓展阅读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并知道母鸡生蛋后为什么会咕咕地叫。

作业:听写词语。

板书设计:第七课 课文 “生死攸关的烛光” 练习 课后反思

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三周

第三周(1,2)课时课题:第六课 大自然的文字词语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2.听写词语3.同学们,你们读了本课题目想到了什么?有了哪些疑问?关于文字你想说些 什么?请大胆......

六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第二课

第二课 我要画什么教学目标: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2、3、4、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围绕话题“爱心......

汉语教案(初三双语班610)

第五课坎儿井【教学目的】(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2.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

快乐汉语第七课教案

第七课喝牛奶,不喝咖啡海南师范大学宋安琪教学目标:1、掌握生词“面包、鸡蛋、牛奶、咖啡、吃、喝、早上”。2、掌握句式“早上好!我喝牛奶。我不喝咖啡。”3、学会写汉字“早......

双语小学五年级上册汉语教案

双语小学五年级上册汉语教案第一课 师生情库尔玛乡中心小学 努尔比亚·阿布力米提教学题目:第一课 《师生情》词语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本课中的篮子、县......

《新教版双语班五年级第五至第七课汉语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新教版双语班五年级第五至第七课汉语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汉语教程第七课教案 汉语 双语 五年级 汉语教程第七课教案 汉语 双语 五年级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