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概要_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概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王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
⑴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⑵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具准备:若干张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格子纸;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小正方形;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学号的约数。
2、游戏:看谁反应快。第一组:
(1)学号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起立。点拨:这样的数叫质数。(2)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起立。
(3)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为什么? 第二组:
学号是20(1、2、4、5、10、20等6人)的因数的同学起立,学号是16(1、2、4、8、16等5人)的同学起立,1、2、4号同学为什么起立两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王叔叔铺地情景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子,正忙着装修,但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个储藏室,地面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师:谁能说说王叔叔对铺地砖有什么要求?
二、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
1、演示课件,指导操作方法。
师:这个房间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
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生:边长可以是1分米、2分米、3分米等。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拿正方形纸片摆一摆。……
师: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过程)
师:长方形的长有没有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用边长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摆,有没有剩余? 师:用其他的正方形来摆有没有剩余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或用水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一画,把出现的几种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分组进行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分组操作,发现规律。①学生操作。
学生在长方形纸上试画边长是2、3、4、5、6……厘米的正方形。②交流汇报。
师:请xx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展示学生作品)
生:我们小组用边长2厘米、3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通过操作发现:用边长2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没有剩余。用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有剩余。
生:(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后发现,用这些正方形摆,有的有剩余,有的没有剩余。(课件出示)
师:结合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厘米? 生:……
师:为什么只选择边长是1、2、4厘米的正方形呢? 生:只有选择这些正方形才能做到没有剩余。③观察发现。师:请大家认真观察我们摆的结果,这些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生:要想正好摆满,正方形的边长应既是长方形长16的因数,也是长方形宽12的因数。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④得出结论。
师:要使长方形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有怎样的要求?
生: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因数,又是长方形宽的因数。师:也就是长方形长、宽的公因数。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活动,探索并理解公因数的意义。)
⑤明确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1)、探讨抽象公因数的概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里面含有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要想得到题目中要求的正方形,它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下面我们就继续用因数的知识来探索,为什么可以选择边是1cm、2 cm、4 cm的正方形。请同学们说,老师写。师:16的因数有哪些? 生(略)(板书16的因数)师:12的因数呢? 生(略)(板书12的因数)师: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有哪些? 生(略)
师: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谁能用比较简洁的话说一说,他们是16和12的什么数? 生(略)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生(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板书:公因数)
师:谁能很快地说出16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 生(略)(随生答题板书公因数)
(2)、用集合图表示
师: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请同学们来看。师指16的集合圈提问:16的因数有……
12的因数有……
师:我们发现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请同学们注意看。(课件动态显示:用集合图的形式写出16和12的因数、公因数。)师:1、2、4叫做16和12的……(3)、认识最大公因数
师:如果王叔叔想用最少的地砖铺地可以选择边长多少的地砖?
生:边长4分米的地砖。师随生的回答板书:4 师: 4就是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板书: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4)
师:今天我们通过解决王叔叔铺地的问题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我们今天探讨的课题就是最大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
(丰富对因数的感知,体会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联系和区别。)⑥跟踪练习,深化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意义。
师:如果现在让我们考虑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还要用摆一摆、画一画啦?
师:可以怎么办呢?
生:可以先吧长和宽的因数找出来,再找出他们的公因数。师:如果解决“边长最大是几分米”呢? 生:可以找出最大公因数来解决。
师:对!我们就可以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来解决此类的问题了。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
1、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师:像刚才我们先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再从公因数中找最大公因数是我们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现在你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下面我们来看练习
出示例2:你还能找出18和2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生独立做,集体交流。)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找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在比较中,学会择优。)
(2)“练习十五”第1题。
师:同学们刚才完成得不错,如果让你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有信心吗? 10和15的公因数 14和49的公因数
(课件出示,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交流汇报。)
(进一步理解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感受其中的联系与区别。)
师:同学们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尝试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男女生分别排队,男生有48人,女生有36人.要使每排的人数相同,每排最多有多少人?这时男女生分别有几排?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运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形成必要的技能。)
3、拓展练习
育英小学五(1)班有24名女生和30名男生参加了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如果对男、女生分别进行分组,每组的人数一样多。每组可以有几人?最多有几人?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组有几个人合适。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师:说说看,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生:(略)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到了新知识,并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品味知识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板书:
最大公因数
16的因数:
12的因数:
16和12的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册第79页的例1,课本第81页的例题及课本第81页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天宝乡中心学校 卢玉梅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三种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找出两......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浙江省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 张鸿森【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下)第79—81页。 【设计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立志......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下)第60—6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培养学生独立思......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探索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