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要点_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

2020-02-25 教学试卷 下载本文

高等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要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

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中世纪(12 世纪)著名的大学:意大利萨莱诺、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1)高度自治(2)深刻的宗教性(3)国际性(4)随意性 近代德国洪堡(高等教育之父)创办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基本原则(1)独立性、自 由与合作三者统一(2)教、学与研究统一(3)科学统一 3.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着高等教 育的受教育权(3)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为国家培养专门的政治、法律等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4.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 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机哦阿育发展的速度和 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5.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影响广泛,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是对高等 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2)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高等教育 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6.高等教育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 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作为 社会的亚文化,更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 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二年华的功能 7.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 会提供服务

(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18 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人才培养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在西方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可追溯到西周。

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学——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山西大学堂)(2)19 世 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洪堡柏林大学)(3)19 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为社会服务的职能(1862 年《莫里尔法案》颁布,引发赠地学院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 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二)现代大学的职能系统(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8.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 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1995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于生产劳动相 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具体阐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 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9.马克思注意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与内容:(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2)分工 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3)现代工人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 实现(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 5 方面 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10.个人本位高等教育教育价值观:以个人为中心,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 和谐的人。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以社会为中心,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11.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发展的人 才,实行的是博雅教育。特征:(1)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2)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讲授某一学科的 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1)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

业需要 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3)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设互岗位的需要。1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敬爱快发展速度(2)自爱注重规模 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 育体系13.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1)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 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 的关系:

(一)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1)高等教育的自愿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 动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2)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选择(3)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 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效率目标

(二)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一统一的范畴(1)人们所追求的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同时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2)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 条件 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 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 要求,二是指目前仍然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实现,而职能用发挥在那的眼光审视现实,作符合现 实的最大努力。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1)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自愿多元化,多方筹资,充分利 用各方面教育自愿(2)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 要的各种人才,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利于自愿优化配置。(3)高价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 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14.高校教师聘任制:是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阿华中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原则:(1)系统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 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重点和方向:(1)在保证 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2)充分利用市场的 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自愿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聘任工

作的评 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 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和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15.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向:1 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 2 完善高校招 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 3 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 权。16.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的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的 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见的指责、权限的划分等。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意大利、瑞典)(2)权利分散型的(美国)(3)集权与分权 相结合型(德、日、英)17.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首先,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 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利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其次,建立 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再次,扩大高校的 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18.我国高校现行领导体制的特点: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特点为(1)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19.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利机构,适当实行权利中心的下 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 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 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实行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 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20.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 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狱结构、管理体制结构)和微观 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是 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2)文化、传统因素(3)学科、技术因素(体现在 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4)教育因素 21.一体化模式:指把以前地位不同的户奥于机构联合在一起或建立新的包括多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的 机构。多样化模式特征:(1)目标是维学习能力、动机等不同的学生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环境(2)不同 结构在声誉、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等级或差别(3)其内部英才教育部门与其他教育部门在管理上有区别(4)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项目不尽存在纵向的等级差别,而且在性质、目标、课程内容方面存在横向 的区别 22.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总体上说,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

(一)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 供给能力为支持点,做到与记过疟疾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1 层次结构上,适当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来扩大专科层次的规模 2 科类结构上,根据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和调整对人才的需要合 理规划 3 形式结构上,扩大全日制高等学校规模,加大承认高等教育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4 在能级结 构上,终点支持少数大学发展,鼓励其他学校探索 5 地区结构上,实行非均衡发展,缩小不同地区间教育 落差。

(二)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中央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 学和终点学科,以及一些示范性的高等职业学校。根据“面向地方、专科为主、注重应用、总和发展”的 方针,积极支持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办学。逐步形成国立、公立、民办和私立学校并存的 局面。23.高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基本的)(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 会服务 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个体性与群体性 高校教师的结构:(1)职务 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2)学历结构(硕士、博士);(3)年龄结构(要有一个合理的梯队,即老中轻结合)(4)专业结构 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1)完善教师聘任制(2)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 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3)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的现象 24.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1)在社会学意义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 性明显增强(2)在心理学、论理

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洪,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 行平等家谱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 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2)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3)教师应重新审视 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爱能来影响学生(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 点 25.专业:狭义指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 成。广义指专门职业优质需要经过高等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劳动的职业。专业的形成:1,专业的 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却相关 3,专 业的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专业设置和调整地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 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地教 训 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 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专业的重复建设 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高校专业设置过细,造成有限资源的分散实用,影响了重点专业、短线专业的建设,降低 了规模效益。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地基本要求 1,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 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 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跟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持边缘学 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3 符合高级人才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 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地具体做法:1,拓宽专业面,变 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争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 生;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 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26.对 21 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 2 未来社会要求人 1 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 4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 精神。27.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1 专业人才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高等)

教育学教程选择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学术性、职业倾向性的,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的专业培养人的活动。2、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现象发生、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南师大教育学

1、西方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古印度,发展于古希腊古罗马,延续至中世纪欧洲。2、西方高等教育(1)专门性学校(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祭司学校和神庙学校,修辞学校和哲学学校(雅典))(2......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基本知识

教育学基本知识:1、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用“高”( 层次高)与“专” (专业教育)两个字概括。2、陆懋元:1984年,《高等教育学》,是我国......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就是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之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化人才的社会活动。2.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其组织结果和制......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填空题来源:青年人(Qnr.Cn) 2010-9-13 12:17:54【青年人: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教材购买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学专......

《高等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要点.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等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要点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 教师 高等教育学 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 教师 高等教育学 资格考试
[教学试卷]相关推荐
[教学试卷]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