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反弹高度教案

2022-10-13 21:15:2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实践活动反弹高度教案

实践活动反弹高度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实践活动反弹高度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实践活动反弹高度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篮球、足球、排球各4个,四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

二、引导探究

1、提问: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会怎样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会不会超过下落高度?(板书:反弹高度 下落高度)

2、教师动作示范,学生观察球下落过程,提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不同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

三、带着问题实验操作

1、学习书上示意图,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集体交流并板书:定(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

落:注意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观察,记号,量一量:注意,取整厘米数。

计算并小组讨论。

2、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实验操作。

4、计算。

5、小组讨论。(提示:把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化成小数比比看)

小结: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

四、第二次合作实验

1、学生再次合作作实验。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

五、你知道吗?

1、自主阅读。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六、总结: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

第2篇:球的反弹高度的教案

球的反弹高度的教案

球的反弹高度的教案

教学目标 :

1、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玩过球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球。(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种球:排球、皮球、网球,且三种球的气都差不多足)谁想来拍一拍?

请三个学生分别来拍这三种球,然后再轮换拍,每人把每种球都拍一遍。

请这三个同学说说拍球的感受。

小结游戏、引出问题:各种不同的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会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会低一些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示范,讲清活动要求。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事先准备好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的高度并做好记号)选一个排球,让球的最上沿和100厘米的刻度线对齐,让它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也是球的最上沿的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2.随机抽4名学生合作实验。(老师将他们4人分工:1人让球自然落下,1人在球反弹的高度做记号,1人测量球反弹的高度,1人做记录。)

对这四人的.合作做出评价,并提出注意改进的地方。

3.学生分组实验。(组长做好人员分工)

⑴ 用排球做实验。

分三次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记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求出每次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⑵ 用篮球做实验。

分三次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记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求出每次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⑶ 用足球做实验。

分三次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记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求出每次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4.展示学生的记录结果。

先横向比较同一个球从不同高度落下、反弹的数据,再纵向观察不同的球从同种高度下落后的反弹高度,比较算出的分数,发现了什么?

交流小结:对于同一个球,虽然每次下落高度和反弹高度不一样,但是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都是很接近的。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致的。用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反弹高度不一样,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三、总结延伸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球的反弹高度

球弹起的高度球下落的高度 =这种球的弹性

第3篇:《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验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

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兵乓球,米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玩球,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球(篮球和兵乓球),你想玩吗?

抽两名学生分别来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其它学生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反弹高度由什么决定

反弹高度由什么决定

沪指周二在各项利好的刺激下出现了强势反弹,收盘大涨3.69%,创业板指大涨6.12%,沪指出现了久违的大阳线,两市670只股票涨停,之前提到的市场热点军工、央企改革概念再次上演涨停潮,美中不足的是量能仍旧没有放大。

沪市近期成交量持续低迷,创出自今年3月初以来的地量水平,是大盘运行节奏发生变化的前兆,再加上利好的刺激,出现了今天的大涨是在情理之中的。在上周五的文章《惊现地量,地价还有多远》,以及昨天的文章《持续缩量,变盘在即》中已经指出地量出现,市场即将变盘,急需一根中阳线或大阳线来恢复市场的信心。现在久违的大阳线已经出现,盘面个股也出现了普涨,涨停家数高达670家,但成交量的继续低迷不得不引起注意。在7月16日到7月23日沪指虽然出现了六连阳,但是六个交易日涨幅也仅仅10%左右而已,而成交量是一直是缩量状态,7月23日当天大涨,突破三角形整理平台,量能也没有明显放大,连续的量价背离的'结果自然会导致下跌的,沪指很快出现了暴跌。所以现在也是一样,接下来如果没有量能的支撑,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定稿)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

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3、使学生在亲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教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

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许多球,体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知识来玩球,大家有兴趣吗? 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排球(三种球的气都很充足)。(让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这三种球 的不同感觉。)

2、引出问题: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一些呢?以及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反弹高度(综合与实践)》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反弹高度(综合与实

践)》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即明确活动任务→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

难点:分析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尺子、篮球和乒乓球各一个。

学具:每组准备篮球和乒乓球各一个,尺子一把,实验报告单一份。

教学过程

一、明确活动任务

1创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80页情境图:篮球、乒乓球从高处落地后都会反弹。

2活动任务: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哪种球会反弹高一些?各自的反弹高度是多少?

先猜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验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兵乓球,米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玩球,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球(篮球和兵乓球),你想玩吗?

抽两名学生分别来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球的反弹高度》的教学反思

《球的反弹高度》的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课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内容,很受学生的欢迎。然而每次上数学实践活动课都能给我带来别样的感受,学生也感觉轻松愉快——毕竟不要做作业。课前让学生准备了几个几个乒乓球,我准备了几个实心球,一个足球。课上开展了两个活动,分两组测量两个弹性不同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再成立一组测量足球的反弹高度。每组都有测量员、放球员、观察员和记录员。其余学生在旁边观看。我和学生一起决定球的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和200厘米。这些高度确定的依据是便于操作便于把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的分数约分。

活动开始后根据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控操作程序和方法,第一下落三次把三次的反弹高度中最趋于相同的高度作为记录数据,第二观察员观察反弹高度时,眼睛尽可能地与球顶与刻度在同一平面上。

根据记录员的报出的数据,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然后把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这个分数全部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每个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的比率大致相同,而不同的球的这个比率可能不同

未完,继续阅读 >

《实践活动反弹高度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实践活动反弹高度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