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师用)_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师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广平二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21—126)编制时间:2014.11.17.主备人:聂小玲 二次备课: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领导审核: 班别: 姓名:

20.《两则》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

2、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抓关键词翻译课文。

3、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导学重点: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导学难点

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导学方法指导:

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及其思想。导学过程: 【走近作家】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 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 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难点解析】

1.《惠子相梁》比喻意义: 鹓雏的故事里,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使惠子自己觉得愧疚,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惠子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见利忘义,没主见的人。

2.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写作特色】

《惠子相梁》:①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②善于运用比喻。

【词语积累】 1.一词多义:

①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

②于 鹓雏发于南海(起飞、从)于是鸱得腐鼠(在)而飞于北海(到达)③固 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本来)④见

庄子往见之:看望,拜见。胡不见我于王:引见。2.古今异义

①非梧桐不止

止: 古义:栖息 今义:停止

②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古义:在这时 今义:因果关系 ③国: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3.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②倒装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后置)发于南海,飞于北海(状语后置)③省略句:惠子相(于)梁

【主旨解说】

1.《惠子相梁》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表现庄子天到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在辩论中,可见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的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2)非醴(lí)泉不饮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háo)(liáng)之上(4)鯈(tiáo)鱼出游从容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惠子相梁(做宰相)

(2)非梧桐不止(栖息)

..(3)是鱼之乐也(这)

(4)安知鱼之乐(怎么)

..3.《〈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

道 家经典之一,庄子即 庄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4.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B.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解析:本题A项中“国”应理解为“国都”,B项“于”是“向、到”之意,C项“吓”应解释为“吓唬”。D项解释正确。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⑴于

发于南海(于:介词,引出动作处所,从)

于是鸱得腐鼠(于:介词,在)

⑵固

子固非鱼也(固:副词,本来。)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副词,固然)

解析:一词多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平时要注意积累辨析。解答本题时,根据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其作用来理解,该词的含义应能将其前后的词语连接起来。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A.于是鸱得腐鼠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请循其本

D.鹓鶵过之 .....解析:本题中A项中“于是”在句中并非一个词,而是一个介宾短语,这个短语是由介词“于”加上代词“是”构成,可译为“在这时”,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作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6.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D)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我知之濠上也 ....解析:本题中有三项属于词类活用,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中“过”由名词“过错”变为动词“犯过错”,B、C选项“相”由名词“辅助君主的人”变为动词“当宰相”,只有D项是一般用法。

7.庄子见了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施,用讲故事的方法奚落他,这与直言痛斥惠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解析:当惠子在城里进行了大搜捕后,庄子大大方方地来到惠子的面前,他并没有对惠子破口大骂,而是从鸟的故事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这个故事是在骂他,这种绕弯子奚落对方的方式,既含蓄又尖锐。

答案: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奚落惠子,既尖锐痛快又余味无穷。8.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解析:文中体现出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俨然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因而庄子说鱼乐,其实是他自己的愉悦心境的体现。

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创新能力运用】

(一)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第9~12题。9.解释下列加点词。

(1)鯈鱼出游从容

(2)请循其本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本文理解,根据上下句的意思,准确地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答案:(1)悠闲自得(2)最初

(2)既然

10.句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修辞方法是 反问。

11.翻译句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解析:翻译本句,关键区别句中两个“固”的含义,前者为“固然”,后者为“本来”,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逐一对译即可。

答案: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12.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解析:惠子在文中体现其好辩、重分析的性格,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对此,允许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参考答案:略。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解析:本题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二人的论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我们可从故事本身、逻辑角度、二人的思想气质差异等角度来解读、探究。

参考答案: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上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无言以对了,但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上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是胜者。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旗帜插一上来看,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而庄子则带着观赏的态度来看待事物,因而他们的看法完全不同。

【课后反思】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熟读“惠子相梁”,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抓关键词翻译课文。 3.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

《庄子》导学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庄子》导学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庄子》二则导学案

《庄子》二则导学案《庄子》二则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3.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人教版九上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公开课用)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课题:20、《庄子故事两则》 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___ 知识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2、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抓住关键词翻译课文。能力目标:能够自主学习......

《白杨礼赞》导学案 师用.(优秀)

14、《白杨礼赞》导学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散文特点。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教学重点整体......

《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师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师用)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庄子 两则 学案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庄子 两则 学案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