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案
第1篇:〈灰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搜、胸”等六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大家昨天搜集了关于列宁的资料,谁来交流?老师也搜集了关于列宁的资料,想不想看?
(出示列宁以及灰雀的资料)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列宁的文章,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出示预习要求,一项项检查。
(1)认读生字词:小组抽读,全对的组加分。你认为哪一个字难记?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学习“搜”的笔顺。理解“婉转”的含义。从造字本义说起。并引导孩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
(2)标段落:这篇课文一共多少段?
(3)课文读五遍:读五遍课文的孩子为小组加分。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会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
三、深入课文,感悟真爱
1、感受灰雀的可爱
这到底是三只什么样的灰雀呢?
(出示第一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这是三只什么样的灰雀?哦,原来他们这么可爱,你能把它们的可爱读出来吗?
两生读。老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如果去掉里面的词语,你还能读出来吗?
这么可爱的灰雀,你喜欢吗?那列宁呢?你从哪个词语中见出她对灰雀的喜欢?
2、对话中感悟爱
(1)可是,这么可爱的灰雀却不见了,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师巡视,辅导)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出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
自读体会。
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学生自读后抽查)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师板书:爱
(2)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
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小精灵儿童网站] 3)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师导读,生接读。)
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板书:放鸟归园。
(4)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男孩读列宁说的话,女孩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
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3、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
(1)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师叙述12自然段。)
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 生:爱!师板书:
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写话拓展
师:学完课文,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列宁、小鸟或者男孩说些什么,请拿起你的笔写下来!
(写后学生交流)
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第2篇:《灰雀》教案
教 案
教师:张华 学生:颜世谦 时间:2011年8月11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懂得知错能改这个道理,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继续培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文中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有的内在含义不够明显,因此,读懂文中句子,理解课文是这次的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
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让学生把灰雀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3、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正因为灰雀这样美丽,又这样活泼可爱,所以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想一想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要”、“仰望”这三个词语来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的情感。从“经常”一词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和爱护。
读这句话,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四、精读课文
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1、让学生小声读 2 ~ 13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回答问题后出示重点句: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让学生想想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心情怎样?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在“树林中找遍了”这一点体会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那种焦虑、担心和惋惜的心情。
2、让学生从课文 3 ~ 10 自然段中找一找列宁和小男孩有几次对话?(4次)读各次对话。
3、逐段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四次对话,仔细体会列宁和小男孩说的话的意思。(1)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我。(2)你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指出4、8、10段。(3)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4)读这几段话,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5)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6)了解文意之后带着感情把对话在进行朗读,要求把列宁一开始的着急、小男孩说谎时的慌张与最后的下定决心的肯定的态度读出来。
4、第二天列宁再次来到白桦树下结果如何?这只丢失的灰雀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灰雀果然回来了。这只灰雀是小男孩送回来的。因为列宁看到鸟的同时看到那个小男孩站在白桦旁,低着头。从这儿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自己错了,很懊悔,很不好意思,所以低着头。经过讨论让学生从中体味到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知道自己错了,感到惭愧。
5、“果然”是什么意思?(和预料的一样。)列宁什么时候已预料到这鸟在小男孩那儿?(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从小男孩说话的口气已预料到鸟就在他那儿。)
6、这时列宁微笑着说了些什么?为什么微笑着呢? 文中列宁“微笑着说”有两层含义:
A、灰雀又飞回来了,列宁看见后心里很高兴。
B、列宁知道小男孩用行动改正了错误更喜欢他了,心里更加高兴,所以是微笑着说。
7、列宁为什么会和灰雀说话?
(看到他喜爱的鸟又回来而高兴,也是为小男孩能知错就改而欣慰,他表面是在和鸟说话,实际是说给小男孩听。)
8、这时小男孩会对灰雀说什么呢?
引发学生展开想象。比如:小男孩会对灰雀说:“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该把你带走,请你原谅。”也许会说:“灰雀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这么自私,只顾自己,你应该是属于大家的。”
9、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男孩对列宁说什么?
10、带着感情朗读全文。
五、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的这份爱;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情,小男孩从不承认到认错又到改错的一系列语言、神态的变化,反映小男孩还是单纯,可爱,诚实的,我们要读出与他们差不多大小的同伴的内心情感变化,加深对“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是可爱的”的认识。同时理解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第3篇:《灰雀》教案
《灰雀》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
散步
昂望
胸脯
一定
肯定
惹人喜爱
或者
坚定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3、找
第4篇:灰雀教案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丁小夏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充分地接触课文、阅读课文;
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复杂情感,从而得出自己的判断,为更好地把握朗读的语气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词语,并能正确读写;
2、能通过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感受人物内心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诚实守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感受列宁对男孩的关爱之情,渗透“诚实守信”的教育;
2、感受主人公的复杂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主人公的语言及神态描写当中体会主人公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词语,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五课《灰雀》,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本课的词语。老师点几位同学来带读,她读对了你们就跟着她读两遍。好,谁先来?(发现错误则正音,若无,则速过)师:嗯,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先给自己加加油,我们一起来:“棒、棒、棒,我最棒!
二、理清框架,分析课文
(一)理清框架
师:好,把小手放好,坐端正!接下来你们看下大屏幕的词语
第5篇:《灰雀》教案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可惜”、“果然”、“诚实”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自我教育、改正错误的优良品质。
4.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人文教育目标:
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1)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第6篇:《灰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设计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
第7篇:灰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区、散步”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重难点: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然后捉住列宁与小男孩之间的三次对话、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男孩的诚实与列宁对孩子的尊重。课时: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灰雀,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要讲述的内容。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单元。请同学们翻开第十七页,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组课文的导读。生读导读 师:从导读中我们知道了这一组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不平凡。那么在学习的这组课文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