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政策_最新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保障政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最新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保障的概念界定: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最早出自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后来被广泛的使用,在当代国际社会也是一个通用的名词,但目前可以探索到的研究领域来看,对社会保障的内涵其实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权威的理论界定,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其内涵也持有不同的界定。
国际劳工组织在1942年将“社会保障”界定为:“社会通过它的一系列处置经济和社会风险的公共措施,为它的成员提供保护和提供医疗照顾、家庭津贴,否则这种风险将导致薪金的停止支付,或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和死亡导致的实际收入减少。”
1984年,国际劳工局在《社会保障导言》中队社会保障的界定是:“社会保障即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对其成员提供的保护,以防止他们由于疾病、妊娠、工伤、失业、残疾、老年及死亡而导致的收入中断或大大降低而遭受经济和社会困窘,对社会成员提供的医疗照顾,及对有儿童的家庭提供的补贴。”这两个组织强调社会保障的主体是社会!
不同的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界定也是不一样的:
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将社会保障定义为一种公共福利计划,认为“社会保障是指人们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死亡、薪金中断时,予以经济援助,并辅助其生育婚丧的意外费用的经济保障制度”,这一内涵的界定,核心是社会福利的保障,将社会保障的范围覆盖到人类生活遇到的各项风险,但是却没有支持执行社会保障的主体是谁,是政府还是社会或者设企业,没有讲明。
美国《社会福利辞典》中界定:“社会保障是对国民可能遭受到的各种危险如疾病、老年、失业等加以保护的社会安全网。”这个概念突出的是社会保障的风险防范功能,但保障的范围比贝弗里奇报告的界定明显要小。
还有德国的理论按照市场经济的观点,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其理论代表,经济学家艾哈德(1897---1977)就认为“社会保障是为竞争中的不幸失败者或是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具有互助性质的安全制度”。在国内,不停的学者的界定也是不一样的陈良谨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郑功成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童星主张将社会保障定义为国家或社会通过立法和采取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的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上述对于社保的概念不尽相同,但是也能发现他们各种表述中其实是存在一些共同的要素的:
1、社会保障的主体:国家或政府,同时也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2、社会保障是依法设立,具有强制性
3、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保障的是基本生活权利,是权利的保障
4、社会保证是以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施的,是一种经济分配关系,目标是化解社会风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是一种典型的安全机制。
我们不会给出极其准确的概念,但通过这些要素的组合,大家也就基本上可以勾勒出社会保障的大致的印象。
从上面的各个要素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社会保障的特征,即:权力性、公平性、社会性、法制性、福利性、全面性、互助性、发展性。
当然,在建立社保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公平与效率结合的原则、普遍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生存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公私结合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体系(内容和基本形式)
分析社会保障的体系,我们可以通过两个角度来说明,一个是以其基本形式来说明,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及其他的补充保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工会、妇联)。其中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占有核心地位,也是我们今天整个介绍中最重要的,后面的同学会进行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老弱病残和生活不幸人士等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款物救济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一般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济以及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救助。社会救助主要针对的是社会的低收入人群和困难人群,目标是缓解贫困,保障基本生活,是国家建立在财产调查基础上的一项义务,是
经常性的、制度化的措施,是社保的最低层面,毫无疑问在其中也是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社会福利(狭义),为什么要加上狭义呢,因为有些国家和地区是的社会福利是“大社会福利”的概念,与我们的“社会保障”概念相似,所以。。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兴办的各种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服务,在使社会弱势群体得到社会照顾的同时,改善国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可以分为公共福利事业(体育文化设施等)、特别的专门的福利事业(疗养院,教养院等)、局部的福利措施(寒区给予冬季取暖的补贴等)。而社会福利一般给予的形式也是比较的多样的,直接的货币形式、劳务形式(给失业人员的就业咨询、对老人的特殊护理等)、实务形式都是存在的。他的对象涵盖全体社会成员,包括的领域也极其的广泛,更多的是提供发展性的帮助,目的是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因此属于社会保障里面比较高的层次。
社会优抚则是对一些法定的社会成员给予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的一种特殊保障制度。带有比较强的针对性,这里不详细展开。
而从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就可以分为:
老年社会保障
失业社会保障、疾病和职业伤残社会保障、反贫困社会保障
针对各类群体的专门社会保障: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儿童的社会保障、女性社会保障等
这些社会保障从名字中我们就能够比较清晰的看出他们针对的领域和人群及一些相关的保障内容,这里就不在展开说明。
功能
一、保障基本需求,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和劣势群体,一些突发状况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的主要是针对社会风险而产生的,以社会保障的运转,能够有效的消除和缓解各种风险,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的社会秩序,进而维护社会稳定;
三、促进社会发展,特别是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个人的全面
发展;
四、调节利益关系的工具,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关系,它的运转
是以国民收入为基础的,也就是进行着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这种分配的过程就促成了收入在不同保障对象之间的横向流动,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纵向流动以及不同代际之间的代际流动。
理论
在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障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流派: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中间道路学派。
其中国家干预主义是指一种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分配、消费等经济职能的思想和政策。他强调市场的确定必须由国家干预来解决,国家要承担起社会福利和社会文明的责任。这个流派内部还有许多的不同的派别,像:德国新历史学派、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等。
新自由主义核心是认为市场机制具有完美的自动均衡能力,“市场”是第一性的,倡导市场经济以及自由竞争,反对国家队经济和社会的干预,因此在社会保障上,否定国家福利,认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公共物品,要通过市场化来有效、有效率的配给。倡导社保领域内的竞争和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人物及思想有:哈耶克的传统自由主义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派、拉弗的供给派、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等。
中间道路学派代表人物是吉登斯,他主张第三条道路,在政治上实行新的社会治理方式,政府由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经济上奉行“市场社会主义”信条的混合经济之路,强调如何实现充分就业和高速增长。在福利政策上则是要建立社会投资国家,变福利政策为投资政策,“授人以鱼”变成“授人以渔”。
上面的这些理论都是比较概论的宏观的,具体的理论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展开,但是我会把相关的介绍这些理论的书目发在公邮,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正是各种不同理论的思想的影响,各个国家其实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社保模式,特别突出的由以下几种:
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他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经济安全保障,维护公民必要的生活条件为目标的,主要特征在于:
1、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就是社会保障主要面向劳动者,围绕劳动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来设置保险项目;
2、责任分担:强调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保险费用有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三方承担,其中企业和劳动者是缴费的主体,国家只是资助;
3、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社会保险的待遇水平和社会保险缴费多少,时间长短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4、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采用现收现付形式;
5、社会保障基金使用过程中具有互助共计性。
典型代表国家:德国、美国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他是建立在公民普遍权利基础上的属于比较高层次的福利保障水平。他的主要特征是:
1、累进税制与高税收。以高税收来保证福利的高水平支出
2、保障对象的普遍性,服务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
3、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税收,个人不用缴纳或者是低标准的缴纳社会保障费用
4、社会保障项目齐全,“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可以说明这一点
5、社会保障水平高,不仅仅是预防贫困,更在于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
6、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典型代表国家:英国、瑞典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以自我储蓄为基本原则的制度模式,特征在于:
1、强制储蓄,设置个人账户。每个劳动者都有自己的私人账户,企业与劳动者缴纳的费用计入账户,逐年累积;
2、实行完全积累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不允许转移支付,是劳动者未来的生活保障储蓄;
3、政府不直接承担财政责任,扮演监督管理角色。社保费用完全由个人和企业承担,国家是投资运营这笔资金;
4、积累基金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个人账户上基金有保值增值的压力。
典型代表国家:新加坡(国家强制储蓄型)、智力(私营强制储蓄型)
中国的社会保障模式:
中国的社会保障模式过去是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实行单位保障制度,改革开放后,则表示则是走向社会化和去单位化,目前的是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面向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面向贫困居民的社会救助制度、面向军人及其亲属的社会优抚制度。属于混合模式-----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的。
社会保障基金
在整个社会保证制度和政策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是社会保障的收入即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经由法定程序建立、专款专用的资金。不同的社保项目会有期特定的社保基金支持。对于社保基金最重要的是筹集、给付和运营,其中筹集渠道主要有: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国家财政补贴、社会捐赠等,给付方式则比较的简单,包括:货币给付、实务给付、服务给付、凭单给付等。
社保基金的运营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由国家管理,通过储蓄存款、债权、股票基金投资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当然,不同国家对于各种方式的比重是不同的。
社会保障有关政策一、人社局 1、企业养老保险征收比例:单位缴纳18%,个人缴纳8%;征收基数1900元/月、人均;参保人数30809人,其中:在职职工25396人,离退休5413人。截止去年底资金滚......
社会保障扶贫政策解读一、社会保障扶贫专项方案解读在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
社会保障政策相关知识一、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体弱、疾病等原因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依法从政......
社会保障卡相关政策解释 持卡就医仍以选定医院为准实行持卡就医后,个人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仍以医保手册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为准,A类、中医、专科医院可以直接就医。 就医不带......
社会保障研究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机制和手段,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传统农业大国,我国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城市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