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胡杨 第三次备课_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西风胡杨 第三次备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西风胡杨【教材分析】

《西风胡杨》是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本篇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让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所要揭示的道理、表达的感情。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胡杨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运用本课15个一类字,认读10个二类字,读准“坚韧、炙热、摧肝裂胆、不朽、身躯、拓荒、蒸熬、骤减、围垦、祈求、无私、悲壮、怜悯、饱食终日”等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第2、3、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3.联系关键词语“坚韧”、“无私”、“悲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4.学习课文介绍胡杨特点的表达方法。

5.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生自主、合作,教师引领、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解惑能力、理解感悟能力,并将各种学习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体会作者对胡杨热爱、赞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及建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3.引导学生关注胡杨,关注大自然的命运,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搜集胡杨的图片制成教学课件。

2.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胡杨的有关资料,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运用本课15个一类字,认读10个二类字,读准“坚韧、炙热、摧肝裂胆、不朽、身躯、拓荒、蒸熬、骤减、围垦、祈求、无私、悲壮、怜悯、饱食终日”等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及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胡杨的资料。2.教师展示各种姿态的胡杨图片(课件展示),展示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不屈不挠、艰难生存的状态。师:看到这些图片,你认为胡杨是怎样的一种树?你对它有什么印象呢?(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导入:同学们,这就是胡杨,他们同被称作“活化石”的银杏树一样,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来的古老树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描写胡杨的文章。(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4.师:预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呢?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字音。(出示课件)

rènjīngshìzhìcuīgānliè认读生字词:坚韧 根茎 摄氏度 炙热 摧肝裂胆

xiǔqūrùnzhēngáolèikěn不朽 身躯 滋润 蒸熬 人类 围垦 qísǒngyùcì祈求 耸立 西域 赐给

(1)教师点名提问,指点易错字读音。(2)将生字认真仔细书写两遍。

(3)小组内互检认读、书写情况,组长汇报,教师重点指导。(4)让学生用“坚韧”“炙热”“祈求”造句。师生评议。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导分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

(2)教师指导(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最古老的树种,塔里木胡杨林是世界上第一大胡杨林。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赞扬了胡杨是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树。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描写胡杨孕育了西域文明,但人们的拓

荒与征战却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讲述作者的希望和信心。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掌握字词,并在分段过程中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胡杨。

1.老师读第一段,学生边听边想,你了解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感悟:交代了胡杨的生长环境;胡杨是古老的珍贵树种;绝大多数胡杨生长在塔里木„„

3.引导学生从有关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感受胡杨的生长环境和古老美丽,理解胡杨的珍贵。

一边是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一边是壮阔无边的美丽胡杨。一边是死亡的威胁,一边是生命的奇迹。同学们,读到这,你最想了解什么?

小结: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二)研读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领略胡杨之“最”。

1.阅读2—4自然段,找出胡杨的三个特点。(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1)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胡杨的“最坚韧”。

师: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重点词提示: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引导学生理解胡杨的坚韧。(2)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胡杨的“最无私”。

师: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重点句提示:“他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引导学生感受胡杨的无私,学习胡杨的优秀品质。(3)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胡杨的“最悲壮”。

师:你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

(重点词句提示:“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战斗到最后一刻、坚定地挺立着”)

2、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师小结:每个自然段都有中心句,抓住胡杨的一个特点来写。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颂胡杨?

小组交流研讨,汇报总结。

教师总结:胡杨既耐炙热又耐严寒,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是生命力极强的树;胡杨能阻挡风沙,保护环境,是无私的树: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反复阅读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想对胡杨说些什么?

师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他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更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升华情感。】

五、课后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感悟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生字的听写、段落的背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过程】

一、检查掌握,引入新课

1.听写词语:坚韧 根茎 摄氏度 炙热 摧肝裂胆 不朽 身躯 .........滋润 蒸熬 人类 围垦 祈求 耸立 西域 赐给 ......... 小组检查,汇报情况,教师指导 2.检查背诵,师生评议。

3.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胡杨的哪些知识?

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堂课我们继续分析余下的部分,更深入地了解课文主旨。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词语、段落的掌握情况。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作铺垫。】

二、关注胡杨,唤醒良知

(一)学习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体会胡杨之“悲”,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提问:胡杨的过去怎样?(结合资料理解“西域文明、塔里木、罗布泊、楼兰、龟兹”等词语。指导学生读出西域曾经的繁华。)

现在怎样?胡杨哭了,他为谁而哭,是为自己吗?(为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的水和文明而哭,为我们的祖先曾经经历的荒漠残城的噩梦而哭,为沙漠的未来而哭。)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担心?胡杨的“悲”体现在哪里?(抓住“河水骤减”、“上有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荒漠残城的噩梦”等词语引导学生。)

3.让学生谈谈自己品出了什么味道?心中有什么感觉?

(二)学习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呼唤。

1.学习第7自然段

a.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b.引导学生理解“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他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

师:“祈求”是什么意思?作者恳切希望的是什么?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抓住“祈求”、“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等词语体会句意。

(这一组排比句,表达了作者的恳切希望,饱含着作者关注环境保护的强烈责任感。)

c.怎样理解“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胡杨不死,苍天有眼,人们会意识自己的错误,来恢复胡杨林的生态环境。)

师:作者坚信的是什么?

(作者用了五个“还在”形成排比,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坚信胡杨生命力的顽强;坚信胡杨的精神永存。)2.学习第8自然段

a.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师:这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这句话用设问的方式,篇末点题,赞美了胡杨的高尚品格。)引导学生带着对胡杨的深情的爱,回读课文并适时的给予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愿望。

b.师: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了本课的课题为什么是“西风胡杨”了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发挥自主能动性,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师总结:通过这两个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对胡杨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它们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希望同学能够学习它们这些优秀的品质。此外,感动之余,我们也应该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升华情感。】

四、课后作业

1.富有感情的去朗读课文,读出句子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写一篇有关胡杨的短文(诗歌亦可)。

西风胡杨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

西风胡杨

9.西风胡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领会作者仔细观察、运用对比、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按照“总分”顺序......

西风胡杨

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 《西风胡杨》说课稿自贡汇东实验学校 丁雪莲一篇《西风胡杨》让人震撼、让人动容。我今天要给各位介绍的就是S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西风胡杨》。......

西风胡杨

西风胡杨【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2.学习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使学生对西风胡杨有更形象的认识。3.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

西风胡杨

西风胡杨(教学实录)感受到人类对环境无止境的破坏,而与胡杨的无私的相比,人类是多么的自私等。我不知是自己启发不当,还是学生启而不发。西风胡杨 【教材分析】 《西风胡杨》是s......

《西风胡杨 第三次备课.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西风胡杨 第三次备课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西风 胡杨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西风 胡杨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