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几优秀教学设计

2022-10-17 08:12:38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七加几优秀教学设计

七加几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七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7加几的题目。

2.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凑十法计算7+4、7+5、7+6、7+7这四个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投影片

先圈起10个,再填写一共的个数。

2.课本第99页”准备题“:

3.口述计算过程:

总结”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复习,从知识上和思路上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铺垫。特别是选择9+7和8+7两题,为学习7+9和7+8时的迁移打下了基础。]

二、新授

1.整体呈现新知

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和8加几的加法,现在我们来学习7加几(板书课题)。7加几的加法会有哪些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3组板书如下:

7+0 7+5 7+8

7+1 7+9

7+2 7+4

7+3 7+6

7+7

2.对以上三组题目逐组进行讨论。

(l)第一组题目还需要学吗?(不需要,因为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学了。)

(2)第二组是新题目,先想一想7+5该怎样计算?结合复习题中的投影片①讨论:为了让7个三角形凑成10个,把5个三角形分成了几个和几个?(把5个三角形分成了3个和2个。)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3个和前边的7个可以凑成10。)你能对着算式说说7加5怎样计算吗?(甲:7加3得10,10加2得12:乙:因为7和3凑成10,所以把5分成3和2,7加3得10,10再1

加2得12。)能用”因为“、”所以“把道理讲清楚,这很好。教师把计算过程标在算式下面。

学习7+4、7+6、7+70让学生自己说说,与同位说说应怎样计算。

小结:这一组题,7是较大的加数,看到了7,你马上想到了几?(3)。对!我们仍然用”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这个”十凑法“进行计算。

(3)讨论第三组题目的`计算方法。

7加8怎样想?(因为7和3凑成10,所以把8分成3和5,7加3得10,10再加5得15。)这样想当然可以,还有更好、更快的想出得数的方法吗?(用为学过8加7得15,所以7加8也得15。)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应该受到表扬。7加9怎样算?(因为9加7得16,所以7加9也得16。)因为8加7和9加7的得数大家在以前已经记住了,所以7加8和7加9的得数也就不用专门去记了。今天只需要把第二组的四道题记住就行了。

[设计意图:以上整个新技课的过程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题目也是由课题引导让学生出的,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分组讨论学习过程中,突出了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学生明确了记忆的重点,减轻了记忆上的负担]

三、巩固练习

1.第99页”做一做",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压缩思维过程,提高口算速度。

出示卡片

先分别算出得数,再比较:为什么得数一样?(甲:7加3再加1,也就是7加了4;乙:7加4也可看成7加3再加1。)哪一个更好算些?(前一个。)那么在计算7加4时就可以把它想成一个连加。

出示7+6、7+7、7+5,说说怎样变成连加进行计算。独立做第100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一边算一边体会这个道理。

3.独立做练习二十三第2题。

4.利用投影片进行口算训练,每显示一题,在练习本上记下得数。

5.帮小鸡找房子。

天快黑了,可爱的小鸡该回家了,你能帮小鸡找到自己的房子吗?

明确要求以后,指两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做第100页第5题,然后集体订正。

6.课堂效果检测,做第101页第6题,针对反馈情况进行教学总结。..

[设计意图:练习以处理课本上的习题为主,运用卡片、投影等手段对习题进行加工,符合低年级儿童特点。通过检测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从复习铺垫,新知学习到巩固练习,一切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2.新授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严谨性,在整体呈现新知识后根据思考方法进行分类学习,层次分明;设问得当,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椎的能力。

3.巩固练习设计合理,灵活多样,符合教材要求和儿童年龄特点。课堂容量较大,取得了理想教学效果。

第2篇:七加几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七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7加几的题目。

2.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凑十法计算7+

4、7+

5、7+

6、7+7这四个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投影片

先圈起10个,再填写一共的个数。

2.课本第99页”准备题“:

3.口述计算过程:

总结”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复习,从知识上和思路上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铺垫。特别是选择9+7和8+7两题,为学习7+9和7+8时的迁移打下了基础。]

二、新授

1.整体呈现新知

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和8加几的加法,现在我们来学习7加几(板书课题)。7加几的加法会有哪些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3组板书如下:

7+0 7+5 7+8

7+1 7+9

7+2 7+

47+3 7+6

7+7

2.对以上三组题目逐组进行讨论。

(l)第一组题目还需要学吗?(不需要,因为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学了。)

(2)第二组是新题目,先想一想7+5该怎样计算?结合复习题中的投影片①讨论:为了让7个三角形凑成10个,把5个三角形分成了几个和几个?(把5个三角形分成了3个和2个。)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3个和前边的7个可以凑成10。)你能对着算式说说7加5怎样计算吗?(甲:7加3得10,10加2得12:乙:因为7和3凑成10,所以把5分成3和2,7加3得10,10再

1加2得12。)能用”因为“、”所以“把道理讲清楚,这很好。教师把计算过程标在算式下面。

学习7+

4、7+

6、7+70让学生自己说说,与同位说说应怎样计算。

小结:这一组题,7是较大的加数,看到了7,你马上想到了几?(3)。对!我们仍然用”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这个”十凑法“进行计算。

(3)讨论第三组题目的计算方法。

7加8怎样想?(因为7和3凑成10,所以把8分成3和5,7加3得10,10再加5得15。)这样想当然可以,还有更好、更快的想出得数的方法吗?(用为学过8加7得15,所以7加8也得15。)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应该受到表扬。7加9怎样算?(因为9加7得16,所以7加9也得16。)因为8加7和9加7的得数大家在以前已经记住了,所以7加8和7加9的得数也就不用专门去记了。今天只需要把第二组的四道题记住就行了。

[设计意图:以上整个新技课的过程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题目也是由课题引导让学生出的,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分组讨论学习过程中,突出了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学生明确了记忆的重点,减轻了记忆上的负担]

三、巩固练习

1.第99页”做一做“,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压缩思维过程,提高口算速度。

出示卡片

先分别算出得数,再比较:为什么得数一样?(甲:7加3再加1,也就是7加了4;乙:7加4也可看成7加3再加1。)哪一个更好算些?(前一个。)那么在计算7加4时就可以把它想成一个连加。

出示7+

6、7+

7、7+5,说说怎样变成连加进行计算。独立做第100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一边算一边体会这个道理。

3.独立做练习二十三第2题。

4.利用投影片进行口算训练,每显示一题,在练习本上记下得数。

5.帮小鸡找房子。

天快黑了,可爱的小鸡该回家了,你能帮小鸡找到自己的房子吗?

明确要求以后,指两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做第100页第5题,然后集体订正。

6.课堂效果检测,做第101页第6题,针对反馈情况进行教学总结。..[设计意图:练习以处理课本上的习题为主,运用卡片、投影等手段对习题进行加工,符合低年级儿童特点。通过检测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从复习铺垫,新知学习到巩固练习,一切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2.新授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严谨性,在整体呈现新知识后根据思考方法进行分类学习,层次分明;设问得当,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椎的能力。

3.巩固练习设计合理,灵活多样,符合教材要求和儿童年龄特点。课堂容量较大,取得了理想教学效果。

第3篇:9加几教学设计优秀

9加几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9加几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9加几教学设计优秀1

一、学习要点

本课是第九单元的“9加几”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第96--98页。

课本创设了校园内各项体育比赛的场景,为9加几的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材料。练习编排从具体到抽象,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重点是:通过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较熟练口算9加几掌握、运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从生活中提炼数学,培养学生计算意识,教育学生多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提高体素质。

教学难点:掌握9加几中的“凑十法”。

教具:课件或例1图片若干份

学具:两种颜色的小棒和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数乒乓球

出盒子里的9个白球和盒子外的3个黄球。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问什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引导或抓住问题“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请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数的过程。

学生操作解决问题,大概归纳为以下三种方法:

(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88~89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重点:

知道用多种算法来计算九加几,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优化出最简便的算法。教学难点:

用“凑十法”计算九加几。教学准备:

课件,磁铁若干,直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新

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猴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出示小猴图)

它带来了一些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课件演示)第一关(开火车):8 6 5 9 7 9 1 1 1 1 1 这一关中我们都是把一个数分出了哪个数?你们会分了吗? 第二关(指名答):

9+1 10+3 10+5 10+6 10+7

提问:大家都算的很快,你们怎么能算的这么快呀? 生:10加几就是十几。(10+4 10+8 10+9)

小结: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10 加几,10加几就是——十几。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付庄小学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科书第96~98页的内容。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学习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每人准备小棒18根。教学程序的预设: 一.抓本课主题联系身边生活引入复习

师:小朋友好,这节课有我和大家一起度过快乐的学习时光,我们先简单的熟悉一下吧!你们平时喜欢做运动吗? 生:喜欢!师:恩,那你都喜欢做哪些运动? 生:我喜欢跳绳。(老师也喜欢,你呢?哦,)。看来,你们都是爱运动的小家伙!现在运动场上正在举行一场激烈运动会?想去看看吗? 生:想!师:闯关成功才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预案

卢龙县第二实验小学 陈杰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二、教材分析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它是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体现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突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二是通过“做一做”第一、二题的练习,借助“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三是“做一做”的第三题,巩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主题图呈现的是学生参加运动会的场景,有跑步的(8加几)、有跳绳的,还有啦啦队(解决问题),这些素材为教学20以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九加几》教学设计

《九加几》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理解“凑十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9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究过程,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心里非常高兴。之前我们学习了十加几,那现在老师就要来检查大家,看你们掌握情况。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

1、出示课本情情境图。

2、小猴今天遇到了一些难题,怎么想都不会,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它解决吗? 师:现在请看大屏幕,请你观察图片,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谁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一问题?

二、探究体验

1、探究9+4的多种计算方法。

师:根据刚才观察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师: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9+4=13。

(2)组织学生独立试算在组内交流算法。

师:这位同学不仅列出了算式而且计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九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9加几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能正确计算9加几,并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成10加几的转化思维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并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有位新朋友要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数学,你认识他吗?(认识,喜洋洋)出示多媒体。喜洋洋说,他先要来考考大家,出示幻灯片(口算)。9+()=10 左边出示:10+1=?10+6=?10+7=?

右边出示:3+10=?5+10=?9+10=?

同学们,通过这2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左边都是10加几,右边都是几加10,它们都等于十几。)

二、新课授入

1.同学位表现得真棒,喜洋洋今天心情很不错,他带来了一些糖果,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能帮他数数有多少颗吗?(多媒体出示糖果图)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请一位坐得最端正的同学起来告诉老师。(

未完,继续阅读 >

《七加几优秀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七加几优秀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