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10_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10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电路检测器6个;①橡皮、小刀、纸板、铝丝、钥匙、塑料片、泡沫、毛线、五角硬币、丝绸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②橡皮筋、木条、石块、陶瓷片、铅笔芯、铁丝、回形针、毛皮、一角硬币、铜丝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插头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明标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示台)。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2.师: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 3.师: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
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导体与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5.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①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②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
③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展示
(一)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探究物体是否能导电的检测过程。
1.预习教科书第11~13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物体称为导体?什么物体称为绝缘体?
(2)我们利用导体做什么?我们利用绝缘体做什么?(3)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
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 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
2.师:请同学们把你的预习成果和大家分享分享吧!学生交流第1题时,板书:容易让电路通过(容易导电)、不容易让电流通过(不容易导电)。
学生交流第2题时,多媒体出示:导体与绝缘体的作用。学生交流第3题时,出示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1)拿出橡皮,预测并记录。(2)检验电路检测器。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检测灯泡是否发光。(4)连续重复检测一次。
(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光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上。
师质疑: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
3.师:哪位同学能上台来向同学们演示一遍检测橡皮的过程?
(二)分组试验:检测20种物品,经历导体和绝缘体的检测过程。
1.师:好,同学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老师手里有几种物体,到底哪些是容易导电的,哪些是不容易导电的呢?我已经把这些物体的名称印在记录表上了。请大家先猜一猜,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认为是导体的在导体的下打勾,是绝缘体的在绝缘体的下面打勾,有疑问的打个问号。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20个物体。3.师:试验前老师有两个提示: 第一,要分工与合作。
第二,检测后的物体,容易导电的放在一个盒里,不容易导电的放在另一个盒里。师:请小组长从抽屉里取出材料,我们开始吧!(背景音乐响起)4.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请完成得快的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把物体的名称卡贴在黑板上相应的集合里。)5.交流汇报,丰富概念:
①师:(给音乐停止)检测已经结束,请小组长整理试验器材,放回抽屉里。请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到展示上进行汇报,哪些物体是容易导电是导体,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做好记录。等他们汇报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的让学生实验)
三、当堂测试
(一)填空题
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2.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二)判断题
1.橡皮是导体。
()2.铅笔芯是导体。
()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两端,这时小电珠发亮,说明被检测的物体是导体。
()
4.要经过多次的检验才能确定检验的物体是否是导体或绝缘体。()
二、拓展练习(全班探究)
1.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是绝缘材料?
2.插头的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提示:下节课学习制作插头,同学们课后做好预习工作。)3.我们用电时,应注意什么?
四、小节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表扬合作得好的组。观看一段安全用电的视频。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导 体: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螺刀、回形针、铅笔芯等
绝缘体:不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木条、橡皮筋、陶瓷片
安全用电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一、用教材教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比如,本课只提到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我认为这个检测的面过于狭窄,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一些导体和绝缘体来进行实验,这样让学生更多地、较直观地感知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从而更具体地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始于教材而不止于教材,这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引导学生亲历亲为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勤于动脑、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学来说,绝非只是让学生记住两个抽象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引领孩子们亲身经历、亲身体验这两个概念“诞生”的过程,才是重中之重。
鉴于此,我设计了“检测老师提供材料的导电性”和“现场寻找身边材料并检测其导电性”的两个层次的分组实验,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尽可能多的实物的检测实现由具体实物到抽象概念的概括,学生理解起来回更自然。我想这应是我以后上课努 力追求的境界。
对于上述两点,自我感觉比较满意;但下面的两点,不能不说有些遗憾。因为这是一节公开棵,所以我在课上不敢信马由缰,有时显得畏首畏尾,本该“放”的地方没放开,导致课上缺少了生成的精彩。孩子们普遍显得有些拘谨。比如,在汇报自己找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情况时,虽然我在巡视时发现最少的一小组也增加了两种自选材料,多的补充了四、五种,但孩子们好象和我有距离感,没人敢站起来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沉闷。这也是我和孩子课前沟通少的原因,孩子对我感到些许陌生。
不过,不管怎么说,经历了这次活动的摔打与锤炼,我觉得自己得到了充实,也有了些许提高,我会再接再厉、不断进取,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同行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同时也希望能为小学科学教育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田文利
谭坊小学 2012、3、29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主备教师:陈利斌 执教教师:陈利斌【教学目标】1、学会并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物体的导电性。2、建立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物体中......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课文,其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保定市实验小学 孙宁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执教者:郭刚第三单元《电和磁》密切联系生活,生活中用到电与磁的知识很多,而本单元第二课《导体和绝缘体》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课简电路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