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倒数教学设计_倒数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倒数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倒数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倒数教学设计
龙溪小学 王樱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单元主题图,第43页例1。【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学重点】
倒数的意义与求法。【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科书第42页单元主题图。
1.看图后,你想说些什么?
2.对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解决的算式。针对学生列出的除法算式提问:我们学过解答这些问题吗?它们属于什么范围的问题?
引出单元内容:分数除法。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进入“分数除法”的学习当中,让它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4.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做一个游戏开始。
游戏内容:写两个因数相乘的乘法算式,使两个因数的乘积是1。(不能重复)
游戏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游戏时间:2分钟。
评比标准:写得又对又多的小组为胜。
5.展示学生完成的算式,评选出优胜的小组。
二、认识倒数
1.在学生刚才写出的算式中选出几组分数。(若没有,老师写出几组)
请同学们看看刚才你们写出的这几组乘积是1的算式,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两个因数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
2.是不是将分子和分母颠倒后相乘的两个数,积都是1呢?试一试,并想想为什么?
3.出示:0.5×2=1,(如果学生游戏的算式中有相应的例子,可直接用)它们的乘积也是1,这样的算式可不可以看成是分子和分母颠倒的呢?小组议一议。
全班交流后验证:0.5可以看作是“1”的一半,即为12,整数2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12与2即为一对分子和分母颠倒的数。
4.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说说乘积是1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吗?
5.在数学上,人们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认识倒数)
6.理解“互为”的意义。
(1)“互为”是什么意思?(互相)
一个人能说互相吗?互相肯定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所以,“互为”二字充分说明了倒数应该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结合学生的算式来说明)比如12乘2等于1,所以12和2互为倒数,也可以说2是12的倒数或者12是2的倒数。
(3)指名学生结合另外的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倒数。
我们能单独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吗?
(4)想一想:在我们学过的数的概念中,哪些用一个数也不能单独表示它的含义?(约数、倍数、互质数)
(5)写一个两个因数乘积是1的算式,跟你的同桌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求倒数
1.试着说说下面两组数的倒数。(课件出示题目)
①47、56、13、18
②32、85、9、1、1313
(1)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你求倒数的方法。
全班交流后得出:求一个数的倒数,就是将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
(2)观察比较每组数中每个数与它的倒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充分让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
①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②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小组内讨论)
学生充分交流后小结: 互为倒数是要求乘积是1的两个数。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没有倒数。
3.若用字母a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那么它的倒数该怎样表示?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定?
a的倒数为1a(a不为0)。
4.完成教科书第43页“填一填”,独立完成,同桌交换检查。
四、拓展练习
1.对口令。(同桌中一人任意说一个数,另一人很快的说出相对应的倒数)
2.辩一辩。(课件出示练习)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3)18是倒数。()
(4)因为x×y=1(x≠0,y≠0),所以x和y互为倒数。()
(5)所有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练习九第2题。
4.开放性练习。(课件出示练习)
23×()=()×4 =52×()= 1×()括号里都可以填哪些数字?你有几种填法?根据是什么?
填法(1):23×32=14×4=52×25=1×1每个括号都填出所给数的倒数。
填法(2):23×3=12×4=52×45=1×2每个括号都填出所给数的倒数的2倍。
填法(3):只要每个括号都填出所给数的倒数的a倍即可。
五、总结
今天这堂课你学习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从一个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小组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对写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方法进行优化,从而找出其中规律,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组织到引导,充分给予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发展了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比的意义
龙溪小学
彭风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会求比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及比、分数、除法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图表:
姓名从家到学校的路程(m)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分)
张丽 240李兰 200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后提问:你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每两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都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能找到每两个数量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针对学生所答,及时作出引导评价。
2.小结: 我们会用加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合并关系。会用减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表示两个量间数量关系的方法。
二、学习新知
1.初步认识比及比的读、写方法。
(1)找出板书中学生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的实例,用彩色粉笔标注出来,指出: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教师举例:比如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 5÷4=54,我们就说,张丽和李兰所用时间的比是“5比4”,可以写成 5:4 或54,读作:5比4。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教科书例1内容。
问题:①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②你都知道了关于比的哪些知识?
③5比4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那4比5呢?
学生自学后根据问题谈自己的收获。
(3)教学例1“试一试”。
①提问: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评价。
教师追问:为什么张丽与李兰所用时间的比中5是比的前项,而在李兰与张丽所用时间的比中5又是比的后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②教师提问:5分钟、4分钟都表示什么?(时间)
教师小结:5分钟、4分钟都表示时间,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观察“试一试”中的最后一个问题。
教师提问:求的是什么?(速度)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
教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师生共同小结: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
2.求比值。
思考:5∶4表示什么?4∶5表示什么?
说明: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你知道怎么求比值吗?
课堂内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议一议: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相应部分区别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一种关系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种数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比的前项是5,后项是3,比值是()。
(2)比的后项是8,前项是4,比值是()。
(3)比的前项是0,比值也是0,后项是()。
(4)甜甜3分钟做60道口算题,做口算题的个数与时间的比是()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提醒学生:比的后项不能是0)
2.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1)“甲队在一场球赛中以12∶0的比分大胜乙队”请问“12∶0”是比吗?(不是比,它是记录两队得分的多少的一种形式)
(2)我国陆地和世界陆地的比是1∶15。我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比是1∶5。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其中中国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与全球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的比是1∶5。
你从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了哪些关于比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何想法?
(3)图示呈现:两杯糖水,第一杯中糖与水的比是2∶50;第二杯中糖与水的比是3∶50。哪一杯糖水更甜?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四、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
教师总结。(略)
五、课外作业
收集生活中关于比的信息。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结合具体问题,把握时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理的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倒数认识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倒数认识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
《倒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反思 1.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倒数的认识。(板书:倒数的认识)你们看了这个课题后,想知道什么? 生1:倒数是什么东西?师:倒数不是什么东西,而应该......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倒数,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是不能孤立存在的。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求倒数的方法,知道不仅可以用乘......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2)能力目标: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
